即使是定边主力太原军,那样的进攻,也只能是……
以卵击石,飞蛾扑火!
士卒们不愿意这么想,因为这么做的是自己的同袍。
可对方干了,冲的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普通士卒可能看不出,司马为何要若如此,但军官们与陈到却能看清。
那是战场形势决定的,等后续前来,只能耽误时间。
耽误时间就是耽误战机,而战机对士卒军官而言,重逾性命。
果不其然,校尉领军随后而来,加入攻击的同时,不忘给白耳军传讯。
此刻的白耳军,已然是群情激奋,要上前一战。
战场上,战斗越是惨烈,士卒就越容易被同袍的行为所感染。
他们方才离的稍远一些,否则也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
陈到选择听从太原军校尉的建议,走两翼攻击而非正面。
他相信对方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这种仗,太原军更为拿手。
便是之前在士卒眼中看起来是以卵击石的进攻,太原军也没让敌军好受。
他们可以为了战局而死,却绝不会没有代价。
代价是什么,是敌军局部阵脚的松动,是对敌军意志的震慑。
众寡悬殊的战斗,并没有想象之中那般轻松,太原军滑如游鱼。
当你以为射出的箭矢,对方避无可避之时,他们总能恰到好处的躲过要害。
当你以为他们接近不了之时,对方冲了过来。
接近敌军的士卒,几乎每个人身上都带着箭矢作战。
战力的确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但依旧能在侧翼将阵线打开缺口。
等到校尉率军前来,弓兵加入战场,太原军的冲击变得更为有利。
一个倒下,一个补上,对手的阵型,总能保证完整。
一个士卒如此,一什一屯乃至整整一军,亦如此。
随着校尉的到来,太原军后续步卒源源不断,他们喘着粗气,立刻加入。
与此同时,白耳军对关羽曹洪所部的侧翼打击同时展开。
陈到清楚,正面冲击,太原军更为有利,换白耳,伤亡更大。
身为战将,在战场上永远要将最合适的士卒用在最合适的地方。
太原军司马校尉皆敢于这么做,就是绝对相信自己的同袍。
源源不断的后续士卒是,两翼袭扰的白耳军士卒也是。
在同袍不顾生死的冲杀激励之下,侧翼攻击,也打出了主攻的气势。
陈到来不及做太多的精巧战术安排了,一切都要靠麾下士卒的基本素质。
因为眼下,时间是最关键的,其余不能相比。
早一刻击溃眼前的断后曹军,白耳太原就能早一刻追上联军,为阻击的同袍减小压力。
那是战局,也是庞军师军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