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说明大唐确实缺纸。
唐初百废待兴,文化产业和商业都还不兴旺。
但盛唐人口暴涨,达到有史以来的巅峰,文化产业增加,商业日渐繁华。
造纸的原料跟不上了,时代需要新的技术,可新的技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突破的。
这就导致,各地官府用纸都很紧张。
那么问题来了,官府中,哪个衙门对纸张的需求最大?
户部!
因为要记账,而且是高频次记账。
例如一个县要收税,得分发纸张给吏员,每一户交税多少,都得用纸记下来。
否则空口无凭啊!
人类之所以诞生庞大的组织,正是因为文字的诞生。
靠嘴巴说最多只能管理几十个人而已。
大唐版图越来越大,大唐内部的人口结构越来越复杂,土地变更越来越复杂,商业越来越复杂。
信息的载体不够,朝廷对地方的管理越来越松散。
进入天宝年间,盛世不过是之前积累的惯性释然。
李隆基自己心里也是有点数的。
“一天一万多张纸,又缓解能缓解多少……”李隆基话说到嘴边,又立刻改口,“好像也能缓解一些?”
“确实能缓解一些。”
“上次说,他造的纸是竹纸?”
“是的。”高力士不急不缓地说道,“这就是最大的好处,竹子这种原料非常充足,各地都有,这克服了青藤原料不足的弊病,而且澄心堂一天能出一万多张纸,说明建宁郡王是有了新的造纸术。”
李隆基的情绪这才舒缓了一些。
高力士继续说道:“既然澄心堂是建宁郡王操办的,那三郎何不找他谈一谈?”
“我找他谈作甚?”
“建宁郡王是皇族子弟,是您的亲孙儿,这澄心堂的纸不仅量充足,恐怕赚的钱也不少,朝廷现在既缺纸,您也需要更多钱来……”
李隆基思忖起来。
大唐现在的军费,其实是靠各地节度使自己想办法,具体就是盐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