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这么办,那建宁郡王若是敢把人轰出来,我们就弹劾他!”郭度淡淡说道。
他话音刚落,门外忽然传来吏员的声音:“报。”
“何事?”张嵩朝外面淡淡应了一声。
“外面有人自称是诸冶监来的人,说诸冶监主簿王录玩忽职守,现交给御史台处理。”
郭度和张嵩微微一怔,对视一眼,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张嵩立刻走到门口,看着前面的吏员,确认了一遍:“诸冶监的人?”
“是的,诸冶监的人。”
张嵩转身看了一眼后面的郭度,两人眼中都露出了惊疑。
“人在何处?”
“便在前院。”
张嵩说道:“郭公在此等候,下官去去就来。”
“不,我跟你一起去前堂,把人带到前堂。”
不多时,王录被带到前堂,郭度和张嵩在前堂等他。
按理来说,这种小事,还不必惊动御史中丞这种朝廷高级官员,但现在不仅仅御史中丞到了,几位侍御史也到了,还有诸多监察御史也都在场。
今日这御史台,可以说排面肃整。
颜真卿将人送进来,做了个叉手礼,说道:“在下颜真卿,是建宁郡王的吏员,奉命送诸冶监主簿王录前来御史台。”
“颜真卿?”张嵩微微一怔,“你是琅琊颜氏的人?”
郭度却说道:“颜真卿的大名你都不知道,实在是孤陋寡闻,开元二十二年进士第,名动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颜真卿二十五岁。
二十五岁进士第,这在大唐什么水平?
在唐朝,四五十岁考中进士数不胜数,三十以前中进士的都可以算天才了。
所以才有句谚语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眼前的颜真卿,二十五岁就进士第,这放在整个大唐,也不算多,绝对是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