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再给他们点权力,你要是踩死一只蚂蚁,他们都能指控你谋杀动物。
当然,也不是什么都不做。
什么都不做,真要是摆烂,机会来了,也不中用啊!
八月底的洛阳,落了一场秋雨之后,就开始转凉了。
李倓在洛阳的事务也正式开始运转。
先是筹划在洛阳城买一块地,将澄心堂的造纸厂置办起来。
这个造纸厂,与之前就全然不同。
这是李倓的政治任务。
诸冶监也是李倓的政治任务,但诸冶监只是李隆基考验他的一个噱头而已。
不过现在真正对李倓有用的倒并非澄心堂,反而是诸冶监。
诸冶监冶铁、铸器,虽说是给朝廷在干活。
可是铁矿从哪里来?
得自己买吧?
那机会就多了。
从原材料产业链的开发和建立,到技术的升级,李倓都可以利用诸冶监作为堂而皇之的理由,进行全方面的运转。
一句话:我整顿了诸冶监,但我借助诸冶监,也可以私下发展与之相关的诸多产业。
这样,政治任务完成了,自己的势力也在暗中发展。
这一日,刘婉巡视完正在搭建的工匠宿舍,便急匆匆去找李倓。
“郎君,我们所有的钱都清点出来了,一共三万贯,还有十二万贯在路上,兄长打算在仁和坊置办造纸所。”
“仁和坊?”李倓躺在竹椅上一动不动地问道,“仁和坊在何处?”
“在洛南的最南面,长厦门附近。”
“那太偏了,离南市太远,我们在长安选择昌明坊,是因为刚开始没钱,现在有的是钱,在南市附近选一个大一些的地方,工匠人数初定一千人,每人月俸一贯。”
“月俸一贯是不是太高了,我打听过,洛阳的一个吏员,月俸才五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