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初定,人口少,生产粮食的田就相对多,人们不存在严重缺乏生产资料的情况。
可是盛世百年之后,局面就变了。
大唐盛世之下,资源的配比出现了严重不平衡。
这个时代的大唐,人口大多数还集中在河北、关中、中原、蜀中一带,江淮的人口密度并不算多。
尤其是河北道、河南道,这两个地方加起来总人口大概在2000万左右,天宝年间的总人口一共才5000万。
这就意味着,河北、河南是严重内卷的状态,粮食和人口的配比严重失衡,再加上这些地方又有许多名门望族吞并良田,百姓更加难活。
尤其是河北一带。
也许正是底层没有了活路,才给安禄山提供了造反的温床。
江淮地势平坦,河流众多,其实比北方更适合农业。
若是提前将这巨大的沃土开发出来,再用刘晏来打通从东南到长安的漕运,重新建立大唐的禁榷体系,改善财政问题。
即便安史之乱对河北造成了破坏,李倓也有底气为大唐改天换地,将版图持续扩大,与西面的阿拉伯帝国掰手腕,甚至打持久战,都不在话下。
而且东南不仅仅农业潜力大,茶叶种植潜力也大,商业潜力更大。
早在汉代,东南就是天下铸造货币的中心。
那吴王刘濞就是凭着铸造铜钱这个优势,向长安朝廷叫板。
显然,颜真卿看到了江淮一带最基础的潜力。
但要开发这块宝地,还真不是说几句就能办成。
李倓说道:“若是能改进一些方法,产粮会更高。”
颜真卿好奇地问道:“什么方法?”
“还记得诸冶监正在研制的曲辕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