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渔翁之利(1 / 1)

苟在边疆当藩王 梦农 1085 字 6个月前

也就是这帮武夫吧,敢把造反两个字挂在嘴上,一般人谁敢啊?卢选说出“造反”的时候,大堂里出奇的安静,谁都没有说话,都是在静静的看着渊盖苏。渊盖苏不置可否,只是说三天后看看朝廷的复信再议。

早在昨晚渊盖苏撤回安州城的时候,就已经将西线的情况飞鸽传书平壤城了。安州城距离平壤城才240里,飞鸽一晚上就能飞到。渊盖苏也是在看,看朝廷对他的态度。

三天后,朝廷的复信还是没有来到。渊盖苏手下的将领又一起来到安州县衙大堂,求见渊盖苏。是战还是突围,总的有个说法。这三天,辽南边军炮兵旅把安州城的西城门楼都轰塌了。震死了不少高句丽的士兵。好在是辽军没有大举进攻,不然高句丽将领都担心守不住。

“本丞相了解你们的心意,本丞相也知道这么些年,你们受了不少委屈,不说别的,但就是这次咱们被围困在安州城,消息已经放出去了三天了,朝廷也没有复信,看来是真放弃我们了”渊盖苏一看手下将领们的神色,就知道不表态是不行了。自己这个时候不表态,手下将领们说不上会干出什么事。

很多时候,作为上位者,还是需要顺应手下骨干们的需要的。不然的话,这些将领不介意换一个上位者。还是拿李世民举例子吧,如果他在发动宣武门之变后,不立即上位,那么他手下的将领,也会逼他立即上位。不然等李渊反应过来,被九族消消乐吗?

也许渊盖苏有退路,但是他手下的将领们可没有退路。渊盖苏从这些将领们的眼神中看出了不一样的神色,果断把话题往这边引了。

“丞相大人,现在安州城里的有大军3.5万人,百姓6万人,将近10万张嘴啊,存粮目前看,还够吃5天的”卢选见渊盖苏还有些犹豫,又下了一剂猛药。

本来渊盖苏以为自己能守住青川江防线,粮草后院会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安州城,谁知道青川江防线连一个晚上都没有守住,就狼狈的撤回了安州城。现在安州城被围困,粮食也送不进来,城里原有的存粮就肯定不够了。

这三天辽南边军的节奏掌握的很好,主要是以炮击为主,人员都是佯攻,第二旅阵亡的那几百个士兵,可把常何心疼的不行。好在现在大王有令,只是维持对安州城高句丽守军一定的压力就行,所以常何也没有让自己的手下拼命。

辽南边军是没有拼命,但是高句丽守军受不了了,平均一个时辰就由两轮炮击,让高句丽守军十分的狼狈,虽然只是最开始猝不及防的情况死了几个人,后期就躲开了,但是高句丽军的精神状态一直紧绷着,谁也不知道辽军是佯攻还是准备全面攻击。

“收集百姓手中的粮食,咱们三日后突围”渊盖苏知道自己这个时候不能再犹豫了,直接下命令道。

“下官、末将等领命”卢选等人大喜,立即抱拳答应。

“敢问丞相大人,咱们是往哪里突围,目前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向南,和驻守百济边境的4万大军汇合,那4万大军的主要将领都是当年跟着您干的,现在也会支持您。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向东攻击,直接杀入平壤城,夺了大位,咱们拥立您为新君,向东还是向南,请丞相示下”高句丽的兴平侯朴正问道。朴正现任高句丽军西路军总管,是渊盖苏手下第一战将。

其实朴正说的没错,现在驻守百济边境的高句丽南路军总管釜山侯金熙也是当年随着渊盖苏东征四讨才获得的爵位,自然也是支持渊盖苏的。这些分布在军中的公侯,就是支撑起渊盖苏在高句丽地位的基石。

“老卢,你怎么看?”渊盖苏一时间也不知道怎么好了,就问自己的第一智囊,兵部右侍郎卢选。

“丞相大人,下官以为,以辽军的情报能力,肯定知道了百济前线釜山后金熙是您的人。这几天下官和朴侯去城墙看了,发现围攻安州城的辽军番号应该是辽军的辽南边军,辽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神策军不见踪迹。下官判断,那神策军肯定会堵在釜山侯回援的必经之路”卢选不愧是渊盖苏的第一智囊,把事情分析的是头头是道。

不得不说,卢选猜到了杨竞的部署,其实这才是高句丽的真实水平,高句丽要真是不堪一击,那也不至于在过去二十年里,和大梁(秦)打的有来有回。

卢选接着说道,“所以丞相大人,咱们还是要向东回军,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攻入王城以后,咱们就拥立您为帝,到时候传檄天下,据守半岛南侧,未尝不能成就一番基业”

卢选的分析让大堂内的将领们眼前一亮,人就怕失去希望,现在安州城里的高句丽军外有强敌,内无后援,军心已经有些散了。现在卢选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这些将领就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那就这么定了,朴正,你牵头负责,动员全军,做好后日突围的准备。全军只带武器装备和必要的口粮,其余的辎重全部放弃,告诉兄弟们,咱们回平壤吃肉”渊盖苏拿出了枭雄的气质,仿佛一只苏醒过来的沉睡老虎。

“老卢,你去拉壮丁,安州城里不是有6万百姓吗?选出2万男丁,编为新军,咱们带走,以后这5.5万大军,就是咱们干翻李氏皇族的本钱”

“另外,通知釜山侯,别北上救援了,那就是个坑,让他从半岛南部迂回,直奔平壤城。沿途关口不放行的话,就说是奉了本丞相的命令。再不放心,就直接打下来”

随着渊盖苏的部署,高句丽的内乱开始了。杨竞也准备坐收渔翁之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