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节 扩大公局法案(2 / 2)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1186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杨秀清的东王府面积同样广大,曾经三次改换位置,最后在黄泥岗一带圈地建造,也大肆拆毁了明故宫用来修建。东王府北至虎贲仓,南至侯家桥、华藏庵、罗廊巷、牌楼巷;西至石鼓路西,汉西门大街、堂子街边口;东至汉路东端,黄鹂巷,约有六七里范围。

庞大的东王府则成为六部办公衙门。

朱敬伦的皇宫没有选择任何一处王府,而是购买了一座私家园林。这座园林最早为明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后来卖给了徽州商贾汪氏,再卖给吴用光。乾隆以后,该园逐渐败落。

朱敬伦找人从主人手里重金买下,进行新的装修建造,成为一座规模不大,但有山有水的秀丽园林。历史,这里曾被晚清官员买下,建造了愚园,但现在成了大明皇宫了。

这座只有五十多亩的小皇宫,广州的皇宫还下,内阁开始是十分反对的,理由是面积太小防卫工作不好做,这理由不成立,朱敬伦反而认为面积越小越容易防卫。其实是一个面子问题,他们认为作为国的皇帝,不应该住这么小的地方。但朱敬伦不太喜欢庞大的皇宫,皇宫越大,需要维持的人越多,反而不是什么居住的地方,更像是一个衙门了。

内阁也不太喜欢这里的园林,不是官们不懂得欣赏,他们自己家这么搞他们非常喜欢,但是皇宫不行,他们曾经坚持要将这里的花草树木铲平,理由是浓密的树木会给刺客隐藏提供机会。

显然这点也被朱敬伦否决了。

新皇宫住的还算舒服,两百多个人能维护的过来不说,还显得到处都是人,很热闹。

皇帝的私事撇开不提,搬迁到南京之后,很快政府的第一个大的行政调整开始了。

赫德力主推动一项权力改革计划,他认为应该给予地方公局更大的权力,理由是这有助于政府与民间社会更密切的沟通,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显然赫德是将国的公局当作英国的议会在推动的,公局直达民间底层,赋予他们更多的权力,是赋予人民更多的权力。

这很好的相应了越来越崇尚宪政、议会的新派人物。

以议会为代表的平权,是现代政治的趋势,是一种很好的官方与地方相互妥协的形式,在这面朱敬伦一点都不反对,他反对的是那种贸然的崩溃式的革命,始终认为,除非到了万不得已,否则革命都是不要的,因为革命的成本远远大于其他任何改革。

对美战争期间,已经开始有精英批评政府权力过大,只差批评皇帝毒菜了,从那时候起立宪的呼声没有断绝过,当然像以往的情形一样,这种新派学习西方的要求,被老派势力自发的抵制,认为国制度源远流长,不需要东施效颦效仿西方,不管新派说的多好听,他们一句话,主明臣贤乃施治良方,坚决不愿意建立什么议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