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琰儿,累吗?”
晚上的时候,叶寒亲自给忙碌了一天的蔡琰揉揉肩膀,关系的对着她问道。
“叶大哥,一点都不累,而且我很开心,特别兴奋,我终于知道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了……”
蔡琰真的很开心,打开看话匣子,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和体会全部对着叶寒倾诉着,同时向叶寒请教着。最后因为太累了,直接在叶寒的怀里睡着了,嘴角却流露出开心满足的笑容。
叶寒轻笑着,然后将其轻轻的抱回房间,看到她能够找到自己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叶寒也很开心。
第二天,蔡琰又早早的出门,不过这次她拉上了自己的姐妹们,貂蝉,甄姜,甄脱,贡嫣,伏寿,黄舞蝶,卞玉儿这几年里一直和蔡琰学习,完全可以帮得上蔡琰的忙了。
至于甄脱,甄道,张魅娘和甄宓则成为了女子学府里的第一批特殊的学子。
至于甄脱,甄道,张魅娘和甄宓则成为了女子学府里的第一批特殊的学子。
185四月,冀州的超级藏书馆正是建成,叶寒将这几年里购买的书籍用了几天的时间才全部都放了到架子上去,几乎是十万册。
藏书馆总共分成三层,第一层一般的学子都可以进去借阅,但是借阅的时间是有限制的,不得超过一个月必须要归还,而且每次只能借一本。
第二层,只有是叶寒的人,才可以进去借阅,至于第三层,珍藏的都是无上的经典书籍,只有获得叶寒特批之人才能借阅,当然是随便看,只要不拿回家珍藏就行.. ..
蔡邕这这段时间里真的是乐疯了,因为他是图书馆的馆长,掌控着十万册的书籍!这十万册书籍可以说是囊括了人类有史以来所有的文明和知识啊。
书籍全部上架的第二天,他真的让人将一张床搬到了第三层的藏书馆之中,完全沉浸在无数已经缺失了的知识海洋里,完全不管理藏书阁的任何事宜。
卢植,皇甫嵩,朱儁,王允,荀绲也开心得不得了,因为他们都是藏书馆的副馆长。虽然他们没有蔡邕那么夸张,但是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所有的时间都待在藏书馆里,六个老家伙经常聚成一堆,共同的探讨着。偶尔还因为观点不同,几个老家伙不顾形象的争得个面赤耳红。
天下哗然!
超级藏书馆藏书十万册的消息如同是长了翅膀一般,瞬间在各个地方疯传,举国轰动。如同一颗重磅炸弹一般,将各个世家炸弹人仰马翻。从此之后,他们所掌控的那些引以为傲的知识,对于天下的学子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从此以后,知识的力量不再是世家独有,而是天下共享着,四世三公什么的,对于心高气傲的学子,也不再那么的高不可攀了。
朝圣!
这一天,天下学子们如同是朝1.8圣一般,如同浪潮的朝着冀州赶来,想要见识一下这个号称藏书十万册藏书馆。
圣殿!知识的圣殿!
所有见识到藏书馆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一些寒门弟子,直接伏跪在地,磕着头,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藏书馆的面前,树立起了一尊十几米高的圣象!那是叶寒的雕像,栩栩如生。
这是学子们自发集资为叶寒打造的一尊圣象,以表达他们对叶寒的感激之情。因为第一层的藏书是对天下所有学子开放的。
天下之师!
在学子的恳求之下,威望最高的蔡邕亲自在圣象上题字!.
第176章 天下诸侯共伐董卓【二更求订阅】
“天下之师?我呸!”
无数世家的一些几乎作古之人在听到这样的传言之后,气得只想翻桌子!
藏书馆一出,那些大世家,无论是利益还是声望都受到了最强烈的冲击,习惯高高在上,看不上寒门子弟的他们如何能够不生气。而且‘天下之师’这个称号完全盖压了他们全部的光芒。
但是事已成定局,他们就算是再生气又能怎样,难不成他们敢去拆了叶寒的藏书馆,估计不用叶寒动手,天下的学子就将他们给灭了。
在新帝的面前告状,让新帝下旨强行封了藏书馆?如今的新帝就是一个傀儡,他能有心思却理会这些。
他们唯一能做的是,要么接受叶寒知识上制裁,要么以叶寒为敌,与他死磕到底了!
只能说叶寒选择的时期真的是太正确了,就算是彻底的得罪世家,他们也只能有气无处发。
……
董卓控制了洛阳之后,越来越猖獗,越来越残暴不仁了20。他又一次引军出城,来到阳城地方,看到村民在举行社赛,男女皆集。他命军士将这些村民团团围住,尽皆杀之,抢掠妇女财物,装载车上,将一千多颗头颅悬挂于车下,连同着劫掠的各种财物返还京都,对外扬言宣称他们是杀贼大胜而回,并且在城门外焚烧人头,将掠夺回来的妇女和财物分散给他帐下的士兵。
董卓的这一举动彻底的激怒依旧满腔热血的曹操,此刻曹操已经获得了董卓的信任,他觉得冒险行事,刺杀董卓。
这是事与愿违,和原著一样,他终究还是失败了,连夜仓惶逃出了洛阳。
历经了各种磨难,曹操终于逃回了自己的老家陈留,找到了他的父亲,商议之后决定变换家产,招募义兵,他要起大事,造反董卓。
这一日,曹操震惊天下的讨伐董卓的檄文终响彻了整个天下:“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曹操的檄文一出,天下皆震,但是所有诸侯霸主知道自己等待的时期终于到来了,于是纷纷的响应着。
第一个响应的是袁术和袁绍两兄弟,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襄阳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