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蛇尾收场(1 / 1)

雨夜谜案 凌霜傲雪 1584 字 9个月前

第263章蛇尾收场

果然,在“五人小组”会上,秦有益就提出了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意见,市纪委书记包似正也不同意撤销吴仁佑市教体局局长职务,认为撤销吴仁佑的局长职务虽然于理可原,但于纪无据。

对此,欧阳永好虽然内心里觉得难过,但又没有办法,毕竟是四对一。在几个人都不同意自己的意见后,欧阳永好主动退后一步,提出如果不能撤销吴仁佑的职务,那么就采取“就地卧倒”的处置办法,免去吴仁佑的局长职务,让他在市教体局任调研员。欧阳永好说:“我不是一定和某个同志过意不去,而是党内的基本规矩在我们的一些干部头脑中都显得缺乏。不予重处,不足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但对欧阳永好提出的退一步的方案,市委副书记秦有益也坚决反对。

秦有益说:“我们要处理一个干部,既要看他一时一事的表现,也要看他一贯的表现。不能因为一个干部的偶然出错就一棍子打死。如果这样的话,就会让人寒心,让干部失去动力。试想一个人一辈子谁能保证自己不出一点差错?让吴仁佑受到一定的处罚是应该的,免了他的市教体局局长职务后,还是要给安排一个相应的职务。毕竟这些年全市教育系统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当然,免了职后,也仍然要让吴仁佑按照永好市长的要求,向政府写出书面检讨,并且我的意见,还要把他的检讨在全市通报,让全市干部都从中认真吸取教训,形成遵守和服从的自觉意识。”

最后在“五人小组”会等于是确认了谭无忌、包似正、姜新生三人之前议定的意见:免去吴仁佑市教体局局长职务,调市委党史办任主任。调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何理问任市教体局局长,市委党史办主任楚有化调市文化新闻出版局任局长。这等于是几个干部转了一个圈子。但这个圈子里的几个职位中,市委党史办肯定是最清水的衙门。

说实在的,如果不是秦有益的这一番话,按照欧阳永好的意见,吴仁佑就只能在市教体局当一个调研员。一个在局里当了多年一把手的人,突然从局长位置上被免,并且被闲置起来,那种心情是谁都可以理解的。到市委党史办任主任,虽然是冷门部门,但毕竟也是一把手,不会被另外的一把手喝过来呼过去,或者是在长期被自己管理的人面前遭受冷遇。

从这一点上讲,吴仁佑的那幅齐白石的《荷塘翠鸟》不管是不是真的,都算没有白送。不过,即使不送,吴仁佑也是这个结果,因为形成对吴仁佑最后这个结果的商定过程秦有益根本就没有参加。虽然在“五人小组”会上也议过,但那只是确认之前谭无忌和包似正、姜新生三人商议的意见。尽管如此,秦有益对吴仁佑也算是在关心到家了。

而贺华华在常委会会上反对的,并不是不同意免去吴仁佑的市教体局局长。在她的思想里,早就巴不得把吴仁佑免掉。对于市长的安排都可以不放在心里的人,还会瞧得起贺华华吗?因此,贺华华早就对吴仁佑非常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她也曾向秦有益和姜新生提出来过希望将吴仁佑调整一下,但居于她在人事问题上发言权的份量,以及吴仁佑与秦有益之间的关系,没有人听她的,她也就只好忍气吞声地认可。现在市委要免去吴仁佑的市教体局局长,她当然是从内心里支持和拥护。

贺华华在常委会上反对的,是她不同意何理问担任市教体局局长。贺华华反对何理问担任市教体局局长的原因,和她巴不得免去吴仁佑的市教体局局长的原因是同样的,都是因为何理问瞧不起她,但她又拿何理问没有办法。

由于贺华华不是“五人小组”成员,所以事前并不知道要安排何理问去担任市教体局局长的事,只是在常委会上看到市委组织部提供的任免材料时,才知道吴仁佑被调整了后,又准备让何理问去市教体局局长。

市教体局和市文化新闻出版局都是纳入市委宣传系统管理的政府部门,因而贺华华在会上发表意见也是理所当然。就是不是她管理的部门,作为市委常委,也同样是可能发表意见的。

贺华华当然不能说是因为何理问瞧不起她,所以反对他担任市教体局局长。贺华华在会上公开反对何理问的理由,是说何进问作为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对教育一点都不懂,并且这个人由于比较长的时间在文化系统工作,文化系统的特点养成了他自由散漫的习惯。而教体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是一个必须讲究严谨、规范的部门。如果让何理问去担任市教体局局长,可能会把市教育体育系统的风气带得更散漫,这对全市教育系统来讲决不是好事。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五人小组”确定的了事,在常委会上是不会轻易变动的。除非是某个常委在会上提出了确切有力的能够影响任职的问题证据,否则,就只能是说说而已。

贺华华在会上反对何理问任市教体局局长的理由,谭无忌明确说并不充分,所以反对无效。谭无忌说:“我们用干部不能以推测来判断一个人行还是不行。即使实践证明何理问去了后确实不行,到时候调整就行了,党的干部随时都必须服从安排,更何况文教相通,能够当好文化局局长,当好教育局局长也应该不是问题。”最后,贺华华只能是保留意见。

吴仁佑不把市长放在眼里的事虽然至此算是告一个坠落,但这件事在丽春引起的震动和造成的影响,却并没有因为事情暂告一个段落而消失。社会上对这件事的解读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但总的看法还是偏向于欧阳永好,认为欧阳永好抓住这件事不放是对的,对丽春的干部,确实应该很好地整治一下,否则,领导都不放在眼里,又何以把群众放在心里?

而吴仁佑虽然对把自己调整到市档案局任局感到气恼,但最终的结果还是比自己意想的最坏结果好得多。毕竟自己保住了正县级领导干部这个位置。否则的话,如果真如自己曾经想到过的最坏结果,自己进了班房岂不是什么都没有了?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怎么来的吴仁佑并不清楚,事后也没有听到比较详细的说法。但吴仁佑在心里还是觉得可能是自己送给秦有益那幅画起了作用。“失财免灾”,这对吴仁佑来讲,也是最好的结局。而当初那些为吴仁佑捏了一把汗的人松了气,那些为吴仁佑终于受到惩罚拍手称快的人却泄了气。

因为吴仁佑问题而发起的政府系统作风整顿工作,并没有因为吴仁佑的问题有了一个最终的结果而告结束,整顿活动仍然在继续进行。但由于只是在政府系统开展,尽管谭无忌也在常委会上专门提出党委部门要积极支持,但毕竟党群系统没有开展这个活动,因而活动的效果和声势都大打折扣。再加上最终对吴仁佑的处理并不是开始时不少人想象的那么严厉,丽春的干部在内心里也就对欧阳永好的权威性大大地打了折扣,再加上各县区按照市委的要求全力以赴准备换届的各项工作,市级部门也为一会儿是选举党代表,一会儿先选举人大代表,一会儿征求对党代会工作报,地会儿征求市政府在人代会上的报告而忙碌,对于作风整顿,慢慢地也就有些冷落了。再加上宣传方面因为属于党委的工作,政府这面要想充分利用宣传机构进行宣传,作为党委部门的宣传部的配合又不是特别有力,再加上围绕党代会的召开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宣传声势一浪接着一浪,政府系统作风整顿活动的影响力自然就非常有限了。特别是在“五人小组”会上确定的要将吴仁佑的个人检讨在全市通报,虽然后来也通报了,但因为是以市委办公室的名义发出的通报,在通报上加的按语措辞上并不严厉,大家也就对这件事慢慢地冷淡了下来。再加上原定的整顿活动是为期一个月,但活动开展到第三周,欧阳永好接到中组部通知,要求他参加在最高党校举办的市州主要领导干部培训班,培训时间是半个月,这样一来,倡议开展作风整顿的人离开了,虽然走时欧阳永好专门给谌建新交待,要谌建新继续把这件事抓下去,但毕竟谌建新对这件事的认识和欧阳永好的认识有差异,这个欧阳永好寄予了极大希望的活动,实际上也就这样慢慢地冷清下来了。等欧阳永好从京城学习归来,按原定的一个月时间已经过去,谌建新给他汇报,说是就等于回来开总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