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以一个玩笑结束战斗:“那当然不同啰,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吗。”
在她妈妈看来,军代表一家就是她家的仇人,但在她看来,军代表一家是她家的恩人,军代表从水库里救起了爸爸,卫国从溪沟里救起了她,那都是救命之恩啊。
妈妈不同意:“什么恩人?他们父子俩都是先害人,再救人,功过抵消,过大于功。”
“怎么是先害人,再救人?”
“怎么不是呢?军代表如果不是为了自己那些见不得人的私心,死整你爸爸,你爸爸怎么会去跳水库呢?他逼得你爸爸跳水库了,他又跑去救起你爸爸,这能算救命之恩?”
“他整爸爸的时候也不见得就能预料爸爸会跳水库,他救爸爸的时候也许根本就不知道那是爸爸。”
“是啊,那不更说明他并不是去救你爸爸的吗?他要是知道那是你爸爸,说不定救都不救了。”
每次说到这份上,她就尽量不跟妈妈争论,已经过去了的事情,又都是猜测和假设,有什么好争的?争来争去,也没个裁判可以裁定谁是谁非,反而把母女关系争坏了。
她放过军代表,只说卫国:“但是卫国怎么是先害人,后救人呢?”
“他不把你带到那个溪沟里去,你会被水冲走?如果那溪沟深一点,水流得急一点,他下去得慢一点儿,或者他力气小一点儿,你就被淹死了。”
“但是他带我去的时候,怎么会预料到溪沟里会涨水呢?”
“他根本就不该带你乱跑。”
“那次不是你叫他带我出去玩,玩到五点再回来的吗?”
“但我没叫他带你去溪沟边玩啊!”
她笑笑,不置可否,知道她越反驳,妈妈就会越坚持。
但她知道,虽然妈妈嘴里会坚持抬杠不松口,但心里还是慢慢松动了的,因为凡是她们争论过的事,她妈妈后来就很少再提,既不再提自己的观点,也不重复她的观点,就这么烟消云散了。
只有一点,妈妈从来没改变过,那就是卫国的不爱读书,不爱学习。
妈妈说:“我们跟军代表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家庭,他们是那种工农兵家庭,天生不是搞学习的料,你看那个卫国,从小就不爱学习,成天在外面打架闹事。而我们的家庭,祖祖辈辈都是做学问的,天生就爱学习,会学习。
“工农兵家庭的人就不会学习?”
“当然啦,你看看恢复高考后那两三届大学生,该有多少是地主富农资本家的子女啊!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家庭就是读书人的家庭。”
“地主富农资本家就是读书人家庭?”
“是啊,既然他们能被打成地主富农资本家,说明他们在旧社会是有钱的人,他们就能送孩子上大学,受教育。而那些工农兵在旧社会哪里有钱送孩子读书?越穷越没钱读书,越不读书就越穷。”
“也不是每个工农兵家庭的孩子读书都不行。”
“当然不是每一个,但卫国肯定是其中一个。如果现在让你跟卫国一个班读书,我负责你是尖子,他是尾巴。”
在这一点上,她无法说服妈妈。她跟卫国一起玩的时候,她还没读书,那时也不讲成绩,谁成绩好谁白专,所以即便卫国成绩不好,她也不知道究竟是他读书不行,还是他不愿意读书。
她读书时成绩是很好的,尤其是文科,又尤其是写作,大概继承了岑家的写作基因,上学时一直是语文课代表,作文更是深得老师喜爱,总是拿来做范文。参加过几次作文比赛,大赛小赛都是一等奖。
但高中阶段选择文理科的时候,她父母坚决主张她学理科,说学文科不光没出息,还挺危险,爱惹祸。
爸爸说:“写作是条不归路,写得出来,写不出来,都是苦。很多文人最后都是自杀身亡,为什么?才思枯竭,写不出来了。”
于是她进了理科班。
理科她也学得挺好,但总觉得不是自己最拿手的,本科她只进了省里最好的大学,研究生才考来G大,总算扬眉吐气。
不过她对自己的专业并没有多大兴趣,她考研究生,完全是因为无聊,本科毕业分到一个大学教书,没男朋友,生活很没意思,于是考个研究生玩玩,也好让大家知道她不是找不到男朋友,而是忙着考研究生,没时间找男朋友。不仅如此,她那时也挺相信妈妈的话,以为读个研究生,可以拓宽她找对象的范围。
她可以理解妈妈对军代表的仇恨,但她比妈妈平静得多,恨军代表又有什么用?那个年代的人谁又能说得清楚?
至于军代表在处理爸爸的问题时,有没有掺杂个人感情在里面,她就不知道了。她相信军代表还是真心喜欢妈妈的,但如果爸爸没那个小辫子在那里,军代表也不会编造一个出来,把爸爸整到乡下去。如果爸爸是军代表的亲戚,大概军代表就可以对外调结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根本就不会派人去外调爸爸了。
历史就是由无数个巧合组成的,个人历史是这样,国家历史也是这样。
而历史又是唯一不能回头重来的东西,发生了就发生了,可以算账,可以奖惩,但不能重新来过。
她不知道妈妈这些年是没找到军代表,还是找到了不愿意告诉她,怕她跟卫国联系上了。但她知道,如果她找到卫国了,肯定不会告诉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