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离在宁乡镇大刀阔斧的举动,引起了芙蓉省委的注意。
省委为此特地下了一道内部通知,要求全省干部举一反三,以宁乡镇事件为突破口,以高小离为榜样,在大是大非面前要坚持原则,维护党的领导,遵循党的纪律。
一时之间,高小离的名字风传整个芙蓉省。都说衡岳市出了个胆大敢干的铁腕人物,风头之健,几乎要盖过市委张文志书记。
衡岳市日报更是推波助澜,他们在报纸上开辟了一个专栏,专门发表跟踪宁乡镇事件真相的专题。网上也开辟了专题讨论,如何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和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专题。
高小离作为事件当事人,其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被推广。一段时间内,茶余饭后,街谈巷议,都是关于他高小离的话题。
直到霍晓佳站出来降温,在报上发表了长篇政论文,就宁乡镇事件分析了前因后果,提醒人们防止搞个人崇拜。
这样反复一讨论,升温再降温,时间就过去了一个多月,刚好到了党校开学的日子。
作为风云人物的高小离刚在党校一露面,就遭到了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干部的热情追捧。有人预言,按照目前的热度发展下去,高小离成为市委领导将指日可待。
党校校长亲自接待高小离,邀请他去办公室喝茶聊天。
高小离不胜惶恐,他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得这样快。关在看守所的维权人士由于一直定不了罪名,因此一直处于刑拘而没有宣布逮捕。县公安局原本想以寻衅滋事的罪名对他们宣布逮捕,但遭到了检察院的强烈反对。这次高小离所抓的人员当中,有些人是第一次参与进来,并没有实际的激烈反抗行为。如果一律以这个罪名处理,恐怕会引起强烈的反应。
徐广和顾大力将皮球踢到高小离脚下,以县委的名义下了一道文件,高小离负责宁乡镇事件的善后全面工作。换句话说,宁乡镇事件的一切后果,都由高小离一个人承担。
县公安局几次请示他,说根据法律规定,不能超期羁押。如果到时间还不能逮捕,就只能先取保候审。高小离心里清楚,这些人一旦放出去后,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谁也不敢预料。因此他一直没下决心要放人,直到党校开学日子到了,他还处在骑虎难下的境地。
没人知道高小离的难处,只有他自己叫苦不迭。爽过之后的失落,如波涛一样一阵一阵涌上沙滩。
党校校长是个快六十岁的老头,姓陈,叫陈允。一辈子从事理论研究,在整个芙蓉省的理论圈里是个德高望重的人物。看到高小离那么年轻,神采奕奕的,不禁赞叹道:“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
高小离想笑,出于礼貌,他强忍着没笑出来。
两个人慢慢就说到了宁乡镇事件上来了。陈允赞叹高小离的铁腕手段的同时,提出了他的看法。陈允说,情绪最好是疏而不是堵。就好像水利一样,堵得越高,危险越大。一旦遇到山洪,势必危及大坝。不如疏通引导,只要渠道畅通,再大的洪水也能安全无事。
高小离听着听着就听出来了味道,陈允表面上是在赞许他,其实也暗含着责备他的意思。高小离在宁乡镇的问题上采取的就是一味围追堵截的方式。
他如醍醐灌顶一样,认真地问:“陈校长,您说疏,我确实也有过这种想法。只是当时的情形容不得我去疏导。实话说,当时我也是迫不得已,一心想着先将事情压住,再慢慢想办法疏导。只是现在遇到了瓶颈,就算我想疏,他们未必也愿意沿着我们设置的渠道走了。”
陈允哦了一声说:“重在理解。要想让人理解,就得放下身段,深入到他们之间去。思想工作是最难做的事,要想分化瓦解一个组织,最好的办法就是分进合击,逐一击破。”
高小离越听,心里越发明朗起来。他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便干脆找陈允请假,他想回去宁县将屁股擦干净。
陈允却不同意,说开学的当天,市委陈书记和市长霍晓佳都会到学校来参加开学典礼。这次党校培训,阵容空前,不但学员多而广泛,而且涉及的级别之高,是党校从未经历过的。书记和市长同时出席开学典礼,在党校的历史上也从未见过。作为风云人物的高小离非但不能请假,还要作为学员代表发言。
高小离一听自己还要在开学典礼上发言,当即婉拒道:“陈校长,发言这么光荣的事,您还是交给其他同志去完成。我这个人不会说话,怕影响到典礼的气氛。”
陈允微笑道:“让你发言,一是学校的意思,另一个也是张书记的意思。你觉得不想发言,我也不能答应你。”
高小离心里咕咚跳了一下,自己来党校学习是张书记指定的,发言还是张书记指定的。这个张书记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自己。自己怎么就那么值得张书记去关注呢?
陈校长答应,高小离参加完典礼后,可以给他三天的假。
从陈校长办公室出来,高小离就去找自己的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