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能修一条高等级的路,不是省道,也不是国道,能起多大作用?要想省道国道改道去宁县,也是不可能的。毕竟那样的规划不是谁都可以动得了的。衡岳市委未必能有这样的建议权。因此修路的希望几乎就不要去考虑。
交通不好,经济发达不起来,那么能不能利用目前的条件,将县域经济提升一个台阶了?
高小离苦思冥想,最终得出一个答案。要想宁县经济有一个飞跃,必须借助外来的力量。而这股力量,非丁艳莫属。
经济是领导的命脉,一个领导有不有能力,主要就看他执政的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宁县这些年一直出不了大官,关键就在于来宁县履职的领导,没一个能将宁县的经济发展起来。
这么一来,经济发展就是徐书记和顾县长的命脉。倘若有一条路能提升全县经济,谁挡在这条路上,谁就是徐书记和顾县长的敌人。
高小离突然想通了一个道理,要想徐书记和顾县长都为自己所用,那么必须就得捏住他们的七寸。而这个七寸,就是宁县的经济发展规划。
宁县没多少资源,要矿没矿,要资源没资源。全县的山除了青石,就是风化石,山上连草都不长,基本都是光秃秃的,一派萧条残破景象。
但宁县有竹,有竹就有文化。竹是风雅的代名词,越是贫穷的地方,文化越显得重要。那么,从文化入手,打造宁县的竹文化,不失为最佳选择。能做到这一点的,就只有丁艳了。
高小离为自己能想出这一招而有些自鸣得意,只要做通丁艳的工作,让她将工作重点往宁县这边倾斜一下,宁县就将获得新生啊。
现在的城里人流行节假日往乡下跑,越是闭塞的地方,他们越挤破脑袋往里钻。城里人的优越性现在很难在一些场合体现出来,只有走到这些没开发的贫穷山村,才会满足他们那点可怜的虚荣心。
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在不少地方已经搞得有声有色,宁县能不能走这条路呢?
宁县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距离市里远,一切都是原始风貌,无论是山,还是水,抑或是人。
高小离算了一笔账,一个来旅游的人消费两百块,十个就是两千,百个,千个,万个呢?
他越算越兴奋,仿佛眼前是一片红红的票子。
一个县全部搞旅游不现实,但只要旅游搞起来了,配套的产业不也就跟着起来了?比如竹村的工艺品厂。
整整一个下午,高小离都没离开过椅子。他写写画画弄了四五张纸,前前后后算了一笔大帐。他觉得,宁县离开他的这个设想,还将在原地踏步。只要他的计划能实现,无论是徐书记还是顾县长,都将有一个辉煌的前途在等着他们。
高小离乐观地想,徐书记和顾县长绝对不会拒绝他的这个计划,那么现在唯一要解决的,就是要说动丁艳。只要丁艳答应下来,宁县乡村旅游立项,那么他就马上跑去省里找王鹤要钱去。
宁县没钱,他只能借鸡生蛋。
等他全盘想清楚之后,不禁苦笑起来。自己只是一个纪委书记,何必去操书记和县长的心。
可是他最终还是决定,无论结局如何,他都要去争取一番。
他开始盘算着该先去找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