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不死之人(1 / 2)

我是大明星 王梓均 1885 字 11个月前
🎁美女直播

国际学生交流计划,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增进国家间的了解、文化沟通和学术交流。

被派出去完成交流计划的学生,就叫做交换生。

中国许多高校每年都有学生交流计划,为期半年或一年,斯嘉丽和朱莉来自于南加大,这次要去北京大学待半年。

这两个小妞明显对中国不了解,她们申请中国交换生,仅仅是打算来一次廉价旅游,根本就不是冲着学习交流去的。

下飞机后不久,季望舒就看到接机口外有人举着英文牌子,翻译过来就是“热烈欢迎南加大交换生同学——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喏,前面就是来接你们的。”季望舒指着那边说。

“谢谢。”斯嘉丽拖着行李箱就走。

朱莉却更脱线,她举目四望着机场大厅,惊讶道:“北京机场修得不错啊,比洛杉矶漂亮多了。”

负责接待的都是管理学院学生会的人,一个个英文倍儿溜,双方完全没有交流障碍。

季望舒本不想去掺和,结果却被一个学生会的拦住:“季师兄你好,我是管理学院何鹏飞。”

“你好。”季望舒和他握手道。

“哇,艾伦也在。”

“艾伦你好!”

“季师兄坐我们的车回校吧。”

“……”

好几个家伙扔下交换生,纷纷跑来跟季望舒打招呼。

斯嘉丽好奇地问:“你这么有名?”

季望舒还没说话,何鹏飞就主动介绍道:“季师兄可是北大的招牌学生,大作家、大导演、当红歌手。”

“导演?”七八个交换生一起看向季望舒。南加大的导演专业超有名,甚至有人说南加大的校友占据了好莱坞半壁江山。这些学生一听季望舒是导演,自然刮目相看,同时也半信半疑。

因为季望舒太年轻了。

季望舒本来想自己打车回校,结果被学生会的人硬拉上接机校车,在几个蹲点记者的注目下离开机场。

斯嘉丽似乎对季望舒特感兴趣,上车后主动坐在季望舒身边,问道:“艾伦,听你的英语是德州口音,你应该是美国人吧,怎么想到去中国读书?”

季望舒摊手笑道:“没办法啊,常青藤学校不收。”

“是你考得太差吗?”斯嘉丽问。

“当然不是,”季望舒道,“我觉得应该是种族歧视。”

“That?”斯嘉丽惊道,“为什么不去人权中心申诉?”

“我去了,但没用,他们有他们的说辞,”季望舒拿出笔记本电脑,翻墙进you tu be搜了个视频,笑道,“你自己看吧。”

这是一段哈佛大学招生委员会主任的采访视频,大致意思是:哈佛寻找的是与众不同的人,不需要完美无缺的好学生,而需要有抱负、能脚踏实地用他们人生来完成一件伟大事情的人。哈佛每年会收到近500分SAT满分成绩的申请表,其中80%被拒绝。这并不意味着暗箱操作,因为他们的筛选过程很严格。

似乎说得很有道理,但其实都在放屁。

因为从头到尾,这位招生主任,都没说明白哈佛招生的硬性标准。什么有抱负、脚踏实地,还特么用一生来完成伟大事业,这种东西是通过冷冰冰的申请表和学生资料能看出来的?

哈佛透露出的真实情况是:只要你单科全过600分(每科满分800,共三科),那就有机会入学,剩下的我说了算。如果我看你不顺眼,你考满分也没用。

而在现实中,黑人学生只要三科全过600分,申请哈佛必然成功,亚裔学生就算考满分都得碰运气。

斯嘉丽把事情看完,有些尴尬地把笔记本还给季望舒,因为她的成绩就是刚刚过线,但却顺利入读南加大这所常青藤名校。

有中国的学生常常抱怨,说不应该以分数论成败,更不应该让高考决定一辈子。

高考确实有弊端,但如果取消了分数的硬性标准,那完全不能想象会成什么样子,因为可操纵空间太大了。有可能你寒窗苦读十数载,还不如人家的爹妈说一句话。

回到学校后,季望舒在小西门提前下车,自己步行前往宿舍。

黑哥们儿巴布亚已经提前来了,正无比投入地打游戏。更搞笑的是,他还带着耳机,用蹩脚的普通话大吼:“窝拉个草,C位,保护C位啊,辅助你在搞猫线!”

只过了几分钟,巴布亚就把耳机一摔,跟季望舒抱怨说:“垃圾,太垃圾了,猪队友!”

“什么时候来的?”季望舒收拾行李道。

“来半个月了,前两天我还去丽江玩了一趟,”巴布亚突然变得兴奋起来,“艾伦,丽江特别好玩。那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女的都很OPEN,我三天时间泡了五个妞。”

“小心得艾滋。”季望舒诅咒道。

巴布亚笑着说:“嘿嘿,我每次都戴套,没有问题的。”

季望舒懒得理这货,放好衣物整理床铺后,便打开电脑继续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