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压迫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比如曹魏时期,当权者还不敢擅杀士人,祢衡击鼓骂曹,让曹操下不来台。曹操也只敢把他打发到刘表那里,眼不见为净。孔融三番五次找曹操麻烦,曹老板一忍再忍,最后才安个谋反的罪名砍掉孔融脑袋。”
“总的来说,三国时期各方势力为拉拢人才,士人们过得相对比较滋润。特别是曹操唯才是举,不论门第出身,更使得无数寒门学子能一展抱负。此时魏晋风度刚刚开始萌芽,一些士人离经叛道,更多的是因为时局纷乱。”
“自东汉末年起,各路诸侯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及至两晋,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同样让一些文人选择逃避现实,整日醉酒笙歌,靠嗑药和清谈来麻痹自我。”
“所以说,政治压迫只是其一,还有就是时局的动荡。这里面情况很复杂,在接下来的十一集里,我会逐一详细描述分析。”
“在后面的两集,我会为大家讲解汉末曹魏的用人制度,查举、征辟、曹操的唯才是举,以及曹丕的九品中正制。”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下课!”
节目一次性要录两集,季望舒讲完一堂课后,稍觉喉咙发干,拿起矿泉水就仰脖子痛饮。
台下几十位观众,有的离席去上厕所,有的则冲上讲台,围住季望舒请教或者合影要签名。
赵红英拿着自己的小本本,赞叹道:“季老师,你讲得真好。以前说起魏晋风度,我都只关注他们的轶事和文学作品,从来没有去思考过原因。听了您的课,真是茅塞顿开啊!”
“哪里,您谬赞了。”季望舒笑道。
老太太已经60多岁,却还跟追星的年轻人一样,摊开自己的小本本说:“季老师,给我签个名吧。”
“好的。”季望舒扫了一眼,只见那笔记本扉页上,已经签上了不少名。什么梁栋、周康宇、李一、于永飞……都是些著名的学者教授。
还有两个高中女生,一左一右挽住季望舒的手臂,举起手机就是咔咔咔自拍。
央视各大频道的逼格都很高,不可能像地方小台一样,做电视节目还要自己花钱请现场观众。今天到现场听课的观众,都是通过提前报名才拿到门票的,他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听课学知识长见识。
季望舒讲课内容真材实料,而且讲的大家不熟悉的魏晋时代,那种新鲜感和知识量立即将观众给征服。
十五分钟的休息时间,季望舒一直在回答观众的问题。
一个学生问:“季老师,你对司马代曹怎么看?司马懿是否真的鹰视狼顾,曹操看透了他会造反,所以一直不肯重用他?”
季望舒笑道:“曹操一直是很看重司马懿的,或者说,是看重整个司马家族。所以曹操才数次征辟司马懿,甚至强行任命司马懿为文学掾,并让他与太子往来接触。这个任命很有意思,太子是汉朝的太子,曹操让司马懿与太子交往,其实是在试探司马家族的态度,想看看司马家族是忠于汉室,还是忠于他曹操。”
“哦。”那学生点头,其他一些观众也露出原来如此的表情。
季望舒又说:“在这个期间,司马懿一直非常谨慎,不敢露出真实态度。因为选择忠于曹操,就会被某些世家大族所排斥,如果忠于汉室,就会被曹操猜忌。一直到曹操平定北方,有了天下之主的气象,司马懿才真心实意地帮曹操出谋划策。司马懿后来甚至怂恿曹操称帝,想做拥立有功的大臣。在这个时期,我认为司马懿没有谋反之心,是真的只想辅佐曹操建立大业。”
另一位现场观众问:“那司马懿后来为什么要谋反,而且还成功了呢?”
“时移世易,”季望舒笑道,“曹操、曹丕在位时,没人敢谋反,也没人能谋反成功。甚至都不需要曹操父子出面,曹仁、曹真就能轻松平定叛乱,屠杀司马家族跟杀鸡一样简单。问题的根源在九品中正制,曹操扶持寒门士子、打压世家望族,将军政权利牢牢把握在手中。但曹丕即位后,为了巩固自身权利,他选择九品中正制,拉拢世家大族,打压曹魏宗亲,收拢勋贵军权。这就造成了,国家军政大权,甚至是官员和人才的提拔,又重新被世家大族掌控。曹丕在时还能压得住,曹丕一死,就是世家望族说了算,而司马家族正是那些豪门世家的代表。”
季望舒顿了一下,笑道:“所以说,不是司马懿造了曹家的反,而是整个士族阶级在造反,这是一次阶级权利大洗牌。当然,具体的原因很复杂,曹魏政权离心离德也是重要因素。”
“啪啪啪!”一片掌声响起。
“季老师讲得真好。”
“是啊,观点很新颖,跟那些讲三国的说得不一样。”
“季老师才20岁,他怎么就这么厉害?”
“下的功夫多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