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即将开始,裁判示意非竞赛人员尽快离场,
秦淑言一步三回头地给苏琛攥拳打气,苏琛则向她回以微笑。
苏琛从来不会在考试的时候紧张,竞赛当然也是如此。
他把这场竞赛,仅仅是看做了一场普通的考试。
“叮——!”
一声尖锐的铃声响起,比赛正式开始。
瞬间,舞台后方的巨大荧屏上,显示出了选手们认真作答的实时画面。
苏琛盯着电脑屏幕,冷静沉着地快速审题、答题。
苏琛最大的特点,或者说是天赋,就是能以最快的时间进入状态。
一旦进入这种状态,他的思维异常活跃,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干扰他分毫。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学完别人数月、甚至数年才能学完的知识。
言归正传,我们还是先看苏琛的竞赛的题目。
题目分为算法分析题和程序设计题。
前者需要笔试,而后者需要实机操作。
苏琛选择先做笔试题。因为程序设计题,是在一个记事本中进行的,没有IDE的代码补全功能,更不能反复调试、验证结果。
所以先做程序设计题的话,会非常浪费时间,而先做笔试题,无疑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大约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苏琛将笔试题顺利作答完毕。
但就在他刚要踌躇满志地在机器上编写代码时,忽然响起了一声响亮的系统提示音:
“双旦大学的孙XX同学,已经作答完毕!”
观众席上立即爆发出雷鸣般鼓掌声。
苏琛笑着摇了摇头:
不愧是国内顶尖的比赛,这里还真是高手如云啊!
苏琛继续按照自己节奏编写程序代码。
每写完一个程序后,他都要仔细地检查三次,确保每个大括号、分号都准确无误后,才继续下一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系统语音提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作答完毕,并且离场。
团队席上的秦淑言,逐渐急躁起来。
她一会盯着大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切到苏琛的特写镜头;
一会儿又踮起脚尖看向竞赛区,希望随时把握苏琛的动态。
团队席上逐渐热闹起来,越来越多作答完毕的学生返回团队席和他的团队庆祝。
面对此情此景,秦淑言除了心急如焚,还感到了一丝孤单:
下一个回来的因该是苏琛了吧?
“叮——!”
一声刺耳的铃声响起,主持人立即宣布:
“竞赛时间已经结束,请台上还未完成作答的同学,有序离场……”
冰冷冷的提示音,秦淑言心里咯噔一下,一屁股坐在了座位上。
苏琛缓步走下竞赛场地,来到了秦淑言身边,并对她说道:
“倒数第二题有些复杂,为了降低时间复杂度,我采用了较为冗余的编程方式,导致最后一题还未来得及做。”
…………
思绪流转,苏琛回到了现实。
“秦老师,竞赛这件事我都快忘了,怎么现在才出结果?这都过去二十多天了。”
苏琛说话间,忽然想起了今天中午在二餐买饭时,孙阿姨说的那些奇怪的话。
现在看来,她应该是指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