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聂士成又精选将士千余人进攻分水岭,“分作三队,进伏分水岭旁,突出奋击。敌军不支,弃岭而逃”,聂部乘胜追击到草河口。12月9日,聂士成部联合依克唐阿部,在金家河大破日军,击毙敌人百余名,收复了草河口。此后,聂士成利用天寒气候,依托有利地形,在固守阵地的同时,不断派兵游击。日军最后被迫退回凤凰城。聂士成率领东路大军,在凤凰城的外围构筑工事,将防线不断前移,准备等待时机,一举收复凤凰城。
聂士成的东路虽然取胜,但另一路清军却被日军打得大败,岫岩、海城等地接连失守,清军一直退到关内。光绪皇帝震怒,从全国各处,调兵遣将,前往关外作战。光绪皇帝在朝堂上说道:“辽东半岛,乃我大清的发祥之地,如果辽东不保,则龙脉尽矣。”清政府多数重臣也上了奏折,要求从全国调兵遣将,将日军从辽东赶回鸭绿江,确保辽东安全。
李鸿章在分析了清军与日军的形式以后,认为,日军兵锋正盛,将日军赶出辽东半岛,非一日之功,并且,辽东至京师,有山海关天险,只要派重兵驻守山海关,日军并不能破。如果把大批的军队调往辽东,则京师一带必然空虚,若是日军从海上经渤海向天津进攻,则京师危矣。李鸿章又说明,从一八四0年以来,列强往往是从海面上攻破清军防线,所以,此役,也要防日军从海上进攻京师。北洋海军覆没以后,清朝的海防,形同虚设,要防日军乘船从渤海湾,进占天津,从而威胁京师的安全。
光绪皇帝不从,认为辽东是大清的发祥之地,如果辽东不保,则大清必亡矣。于是将情况报告给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召开皇室御前会议,大部份皇室成员,赞同了光绪皇帝的意见。于是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督统军马,向辽东进军。从1895年1月17日开始,清军集结了六万兵力,先后四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海城是连结营口到奉天的必经之地。攻战海城,可以将日军切成两段,同时确保奉天的安全。日军在海城布有重兵防守。清军从各地调来,各营之间,缺少配合,刘坤一虽然为总指挥,但各地清军,号令不一,导致指挥不畅。在一个月内,清军六万余人,分别对海城进行了四次进攻,每一次都无功而返,同年2月28日,日军援兵至,从营口三面出击。3月4日攻占牛庄,7日不战而取营口,9日又攻陷田庄台。仅十天时间,清朝百余营六万多大军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