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出阁前夜(1 / 1)

🎁美女直播

第十七卷结婚大典

第一章、出阁前夜在给朱秀珍盘头时,朱碧花和朱翠花就边盘头边给朱秀珍讲这几天要进行的一些仪式和这些仪式上朱秀珍要注意的一些事情。同时,两个人还给朱秀珍讲了一些夫妻之间的事。在封建思想深厚的农村,男女之间的夫妻知识,多数是在女子出嫁前一天才得到启蒙。之前从来不会有人正面在年轻女子面前说男女之间的事的。即使不懂事的孩子好奇,问娃娃是从哪里来的,一般父母特别母亲都会说是捡来的,或者是胳肢窝或肚脐眼里钻起来的。以至于不少男女结婚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过正常的夫妻生活。但就是朱碧花和朱翠花给朱秀珍讲一些夫妻之间的事,也说得非常含糊。只是说结婚后,两个人要睡在一起,要做一些只有夫妻才能做的事。但到底是什么事,她们也觉得不好说得明白具体。同时,朱碧花和朱翠花还给朱秀珍讲了一些如何做媳妇、如何处理与公婆之间关系的问题。应该说朱秀珍的两个孃孃能够给她讲这些,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如果没有象朱秀珍与朱碧花两姊妹这么关系密切的话,可能还得不到这些婚前教育——尽管也很简单。

朱秀珍虽然心里难过,但听两个孃孃说到男女之间的事时,是既害羞又想听。之前她只是听人说过,男女两人结婚后要在一起睡。但睡在一起做什么,却不得而知。现在两个孃孃又给她说到这个事,但由于说得不明白,她听了后还是迷迷糊糊的,一点不清楚。

当天晚上,女方家的宴席和第二天的“正请”宴相比要简单些。这一顿饭,是出嫁的女子最后一次以姑娘身份和家人一起吃,第二天的早饭,出嫁的姑娘一般不吃饭,以示意和娘家绝食了,也表示出嫁后不会再在娘家吃姑娘饭。在古代,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嫁出去的女子被婆家休婚。如果一个女子被男方休掉,会是女方家的奇耻大辱,不少女子被休婚后,娘家人也不会接收,认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就是娘家人接纳了,在娘家也会冷落。

由于朱家在当地的亲戚不多,所以来的客人也不多。倒是生产队的人来了不少。在当天晚上的宴席上,朱秀珍的爷爷朱谢恩、爸爸朱根福就在主桌上陪当天到朱家来的最尊贵的客人,实际上也就是朱世寿的同事王康良,生产队长赖吴立、生产队会计廖可计,还有就是朱家两个姑爷(朱翠花和朱碧花的丈夫)。

参加婚嫁宴的,都要带些礼物,一般是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如脸盆、瓷盅,也有送一段布的,还有送一只自家的鸡或者是十多个蛋的。当然,也有送几角钱或几元钱。当时,因为收入低,能够拿几元钱送礼就已经算是大礼了。客人走时,主人家要回送客人礼物,叫“打发客人”,一般是厨师在做席时,会按照主人家的要求,多做一些用盐菜打底的蒸扣肉,客人走时,用藕叶包好,让客人带走。因为是沾了喜气,客人是不会拒绝的。

在当天晚上,来的客人如果家比较远的,就会在主人家住下来。住得近的,会回自己家,第二天一早再来。如果住得远的客人较多,主人家家里住不下,就会在生产队的其他人家里借宿或者是到住得近的亲戚家去住。在农村,家家户户互相送借东借西是非常常见的事,就是家里没有油盐之类的东西,也是会向邻居家借的,并且一般是借多少还多少。当然也极少数的人家比较吝啬不愿意借,但象这种人家,如果他家遇到困难时,要向人家借时,也可能就不好借。但农村人,都比较纯朴,象这种不愿意借给人家东西的人家是非常少见了。农村人一直就信奉“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当然,会出现借出的东西和归还的东西有一定差异的问题,但农村人一般都不会计较。除非是有人总是借好还次,以后再借可能就会难一些。

尽管朱家的人不少,但远来的客人并不多,只有朱根福两个嫁出去的姐妹和李翠菊娘家人,罗瑞花的娘家已经没有人了。而几个子女又都没有成家,还没有形成比较宽的社会关系。朱家的客人主要是本生产队的,吃了晚饭后,在朱家坐一阵后也就各自回家去了。

一夜无话。因为不知道高家接亲队伍何时到,第二天早上不到九点,朱家就开饭了。因为这一顿才是“正请”,因此,是标准的农村九大碗:干盘菜、凉菜、炒菜、镶碗、墩子、膀、烧白、炖鸡、汤菜。九大碗中,“镶碗”是主菜,它一般是四种菜肴:红萝卜、豆腐干、大酥肉、蛋皮圆子,由里到外,依次往外覆盖,直到镶满整整一斗碗(所谓“斗碗”,也是就是比较大的碗)。最后,用染色的蛋皮,切成条后摆成花瓣形,用染了红的猪瘦肉切成花瓣状放在碗的正中。这是宴席最大的面子菜,主人家的酒席光鲜不光鲜,也就看这道面子菜做得好不好、肉多不多。这碗“面子菜”一般是用红萝卜垫底,吃到最后,红彤彤一片,也预示着主人家今后的日子红红火火。也因此,就有了“离了红萝卜不出席”的说法。

吃完早饭后,象朱碧花等这样的近亲或与朱秀珍关系好的年轻女子,就帮着准备,包括帮新娘穿上新娘服,再次梳妆,将要陪嫁到男方的东西清理好等等。出嫁这天,新娘全身都要穿新的。

其他客人,除了女方家安排陪新娘到男方去的外,其他客人则看着男方来把新娘接走后,也就各自回家去了。走时,主人用让每家客人都带一份扣肉作为答谢礼物。当然,如果家里条件好一些的,会买一些花生、糖果之类的东西,一起“打还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