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有序生活
罗瑞花和朱秀蓉两个人在镇上朱世禄家里,每天的生活都非常有规律。罗瑞花的主要精力就是带重孙子。尽管重孙子珠珠儿只有几个月,但每天都跟着她睡,并且每天早上六点过,她就起床给全家人煮早饭,等朱世禄两夫妇及朱秀蓉七点过起床,罗瑞花已基本上把早饭做好了。朱秀蓉则每天早上七点起床自己收拾好后,就打扫一下家里的清洁,有时帮婆婆弄一下早饭,一家人收拾得差不多时,七点半几个就围坐在一起吃早饭。早饭后,朱世禄就上班去了,王雪娇则给娃娃喂了奶才去上班。一家人吃完,罗瑞花把锅碗等收拾干净后,就提着菜篮子到市场上去买菜。娃娃则由朱秀蓉带着,同时,开始做自己的活路。朱秀蓉打衣服的生意总的来讲,是越来越好。
或许和朱世寿有做生意的天份一样,朱秀蓉在服装制作上,也有着一种其他人没有的天份。刚到镇上时,由于不知道朱秀蓉打衣服的手艺,很少有人把布料拿来让朱秀蓉做,朱秀蓉每天除了带一下侄儿朱子善外,可以说基本上就无事可做,为此,朱秀蓉内心里很是难过,她知道如果总是这样的话,不仅会给大哥大嫂增加负担,自己也一事无成。
朱秀蓉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悟性也比较高。她知道自己除了能够打衣服外,也做不了其他的事,又吃不了农村里常有的一些苦。她非常感激大哥朱世禄让她学打衣服,觉得这既是一个比较轻松的活路,又可以满足自己喜欢穿的欲望。初中毕业后回到梁家坝农村的那一段日子,朱秀蓉仿佛坐在火盆上一样,心神不宁,寝食难安,心里总在想着如何脱离农村这个苦海。但自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要想跳出农村谈何容易。她曾经心里想,只要能够离开农村,哪怕自己嫁一个场镇上的残疾人都心甘情愿。后来大哥让她跟着师傅学打衣服,让她看到了脱离苦海的希望。因此,朱秀蓉刻苦努力,勤奋好学,以她的聪明,很快就学会了裁缝的基本技能,并且能够独立裁剪、缝制,后来因为割资本主义尾巴,自己又不得不回到梁家坝,但在心里,朱秀蓉极为不甘。爷爷去世后,小侄儿没有人带,朱秀蓉就曾想提出来她到镇上去帮着带。后来大哥主动回到梁家坝,提出让她和婆婆一起到镇上去带侄儿,并且还出钱给买了一架缝纫机,让自己到镇上,一边带娃娃,一边打衣服。当她听到大哥提出这个想法后,内心里的那种激动,对大哥的感激,完全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她感到自己的大哥真是太伟大了,能够想她这所想。因此,到了镇上后,特别是刚开始那一段时间,因为不知道她的手艺如何,还没有人找自己打衣服,她就全心全意地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带好侄儿朱子善上面,并且积极主动地做一切家务活,尽可能地让大哥大嫂回家后不做任何事。朱秀蓉觉得,自己的大哥对自己这么好,自己一定要对得起大哥和大嫂。后来,因为大哥、大嫂的介绍,再加上朱秀蓉自己利用时间给大哥、大嫂和自己打了几件衣服,穿出去让别人看了后,逐步了解了她的裁缝技术,找她打衣服的人越来越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朱秀蓉也仍然是尽可能地做家务事,让大哥大嫂回家后尽可能地多一些时间休息。因此,每天上午,婆婆到街上去买菜,朱秀蓉就在家里边带朱子善,边做一些打衣服的事。婆婆把菜买回来后,如果打衣服的事不多,朱秀蓉就帮着做中午饭。如果生意忙,就由朱秀蓉边照看着朱子善边打衣服。吃了中午饭后,朱秀蓉就洗碗,朱世禄和罗瑞花则要休息一阵,王雪娇利用这个中午的时间带一下自己的儿子。中午休息后,朱世禄和王雪娇上班去后,罗瑞花带娃娃,朱秀蓉则专心专意地打她接的衣服。下午下班后,王雪娇一般都是只管娃娃,家里的事基本上不管。实际上,王雪娇也就这两个时间带一下朱子善,其他时间都是婆婆罗瑞花和妹妹朱秀蓉带,就是晚上,朱子善也是和婆婆罗瑞花睡,由于已经习惯了和祖祖睡,朱子善也不和王雪娇他们睡在一起。而朱世禄每天回家后,除了吃饭,逗乐一下自己的儿子外,基本上用不着做任何事。
可以说朱世禄一家人的生活,不仅没有因为家里多了两三个人而忙乱,相反还显得非常有规律。或许是因为生了娃娃的原因,再加上有婆婆和二妹,王雪娇在家里也基本上不用做多少事,心宽体胖,王雪娇比原来长胖多了。
朱世寿和朱世喜两人从商店里回到朱世禄在镇上的家里时,时间差不多也就十二点,两人在家里逗了一会已经勉强能够站立的侄儿朱子善,大哥朱世禄和大嫂王雪娇就陆续回家来了。朱世禄回家见到朱世寿和朱世喜后说:“老二、老三,你们回去后,给爸爸和妈妈说,老四前几天写信给我,说在学校里一切都很好,每个月还有十多块钱的助学金,节约一点基本上够得到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因为学习成绩不错,老四还在班上当了一个学习委员,现在在积极地准备入团。”
朱世寿和朱世喜听了老四朱世财在学校里的情况后,都觉得老四不错,朱世喜说:“老四在学校还有助学金呀!读书就基本上不用钱了啊!那太好了,等老四读完书,分到城里工作后,再找一个城里的姑娘做媳妇,那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了!”
朱世禄听了后,说:“老三你羡慕吗?那你为啥子当初读书的时候不努力呢。”
朱世喜说:“我不是羡慕,是称赞。我就是一个种地的命,再努力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朱家几弟兄一直比较和睦,不象农村里有些家庭,为了一点点小事,弟兄家常常打架角孽,一家人弄得乌烟瘴气。而朱家几弟兄在一起时,嘴都很少吵,更不会象有的家庭的娃娃那样,“日妈”、“老子”、“龟儿子”地乱骂。这也是朱家教育有方的结果。
朱世寿本来想对大哥朱世禄说自己想买一辆自行车,问他能不能帮忙搞到一张自行车票,但由于有王雪娇在,朱世寿也就没有开腔。尽管大嫂平时对几个兄弟都很好,但由于她和大哥结婚后一直单独在镇上过,大家没有在一起生活、相处过,不知道王雪娇是个什么性格,担心说出来后影响大哥大嫂两人之间的感情。这也算是朱世寿想得细致、周到的地方。实际上王雪娇是一个比较大度的人,加上她觉得朱世禄一家人还不是那种不礼的人,她对朱世禄家里的人也比较客气和尊重,并不会因为朱家人的一点小事生气。
吃了中午饭朱世寿和朱世喜准备回梁家坝的时候,朱世禄把两个兄弟送出门时,因为王雪娇不在身边,朱世寿才对朱世禄说:“大哥,我想买一辆自行车,但上午到百货商店去问了,说是要啥子‘自行车票’,不知你能不能够帮我搞到一张票?”
听了朱世寿的话,朱世禄感到有些意外,他问道:“你买自行车干啥?”
朱世寿说:“我想买来用它驮东西。我出去收破烂时也省一些力气。”
听了朱世寿的话,朱世禄本来想反对,但想到老二的脾气比较犟,他想做的事,哪怕再难,他都会去做。他对朱世寿说:“我现在不敢答复你能不能够够搞到,但我下来先问一下。”
“那就谢谢大哥了!”朱世寿听了后,感到非常高兴,他知道大哥的特点,办不到的事是决不会答应的。
“你们回去代我和你大嫂向爸爸妈妈他们问好,家里的事你们两人就多做一点,让他们两个老人多休息一下。毕竟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要他们注意多保重身体。”朱世禄说。
朱家说起来七八个人,但东走西分,留在老家里的,也就只有朱根福夫妇和朱世寿、朱世喜两弟兄共四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