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贷款买车(2 / 2)

“当然,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伍书记的恩情。上次老六转户口的事,如果不是伍书记,我们真不知道该如何办。说不定老六就读不成书了。”对于上一次伍树声在朱世财转户口问题上的帮助,朱世寿确实是印象深刻,在内心里对伍树声是非常感激。

“你今天来找我不是为了这个吧?有什么事?”伍树声问。

“伍书记,我今天来找您,是想请你帮我开一个证明。我想贷款买一辆汽车。”朱世寿见伍树声问他找他的目的,也就直截了当地说。

“啊!想买辆汽车,好呀!中央正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年轻人有这个想法,很好,我完全支持你。”伍树声听了朱世寿说他要想买一辆汽车的话后,有些惊讶也有些兴奋地说。前一段时间,中央下文件,要求各地方要采取措施,鼓励人们通过劳动勤劳致富,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由于受前些年各种政治运动的影响,人们都害怕如果一旦挣了钱,又会被割尾巴。公社尽管开了不少会,但都没有怎么起作用,不少人还不相信中央的政策,也有不少人在观望,至今都还没有听到说有人提出来希望公社或公社领导帮一把的事,今天朱世寿主动提出自己要贷款买汽车,还是全公社第一个。

朱世寿也还是第一次从公社书记口中亲自听说中央都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受到鼓舞。

见朱世寿有引起愣愣地,伍树声就问朱世寿:“朱老二,你买汽车需要开个什么证明?”

“我想买车但钱不够,想到信用社去贷点款,但信用社说是要公社开一个证明。”听见伍树声问,朱世寿才回过神来,连忙把自己找伍树声的具体目的说了。虽然这样,但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惴惴不安,担心伍树声不同意。

“行,没有问题,你说要怎么开这个证明。”伍树声很爽快地说。

朱世寿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一提出希望公社能够给自己开证明,作为公社书记的伍树声能够如此爽快地同意。他想买车的愿望,完全是凭着自己希望挣更多钱的原始动力而产生的,并没有考虑什么现实问题。

“那就太谢谢伍书记了!我已经到镇上的信用社去问过了,他们说只要证明我是柏林公社的社员,有偿还能力就行了。”见伍树声问他,朱世寿连忙说。

“那行,等你把汽车买回来,我一定要坐一盘你的新车啊!”伍树声说。那个时候车子少,就是公社书记,能够坐车的时间也不多。每次到区上去开会,都是骑公社买的自行车。有些时候到县上开会,也是坐公共汽车,还很少门坐某个人专门为自己开的车,哪里是货车。

“如果我买回来后,一定首先请伍书记坐。”朱世寿说。

伍树声让公社的文书给朱世寿写了一个证明其为柏林公社梁家坝的社员,家里经济条件良好,完全有贷款偿还能力的证明。

拿到这个证明后,朱世寿回家把自己想买车的想法给他父亲朱根福和母亲李翠菊说了。毕竟自己买辆汽车需要花一万多块钱。一万多块钱对于一个家庭来讲,绝对是一等一的大事。

当朱世寿给朱根福说他要买一辆汽车时,开始时朱根福没有反映过来,只是很惊讶地反问了一句:“什么?你要买车?你不是已经有一架车了吗?买两架干啥子?”在得到朱世寿答复是要买一辆汽车时,朱根福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心里证实了朱世寿确实说是的要买一辆汽车后,心里是既非常气愤,但又有些无可奈何,只是恨恨地对朱世寿说:“我真不知道你这个娃娃一天到黑都在想些啥。你要买车,哪里来那么多钱?”

“我已经到公社和信用社去联系好了,到信用社去贷款。”朱世寿说。

“什么?去贷款?贷了后你还得起吗?”朱根福非常吃惊,他活了几十年,还没有听到说哪个私人去信用社贷款的。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贷款利息很高,即使家里有急事需要用钱,就是厚着脸皮去找人借,也不会到信用社去贷款。

“我已经算过帐了,以我现在的情况,如果买了车后,几千块钱最多也就一两年就还清了。”朱世寿很有信心地说。

对于这个二儿子,朱根福很有些无奈,想起前几年还在读初中时就敢自己一个人在镇上把菜倒到县城去卖,后来初中毕业回家后,又到处去收一些破烂,成天东整西整的,倒也确实挣了一些钱。虽然现在和前些年的情况不一样了,但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心里总有阴影,始终担心有朝一日又出现“割尾巴”的运动来。但二儿子已经又长大了不少,以前自己都管不了,现在自己就更是管不了了,听了朱世寿的话后朱根福只好无奈地对朱世寿说:“反正我是不同意你去贷款,你各人贷了嘛你各人负责,我们是不会也没有这个能力去帮你还贷款。”

“老汉,你放心,我不会让你们背上包袱的。”朱世寿很有自信地说。

李翠菊见自己的丈夫都没有明确反对,她也不好反对(实际上她也不会反对,对于这个二儿子,李翠菊比朱根福了解,她相信二儿子所做的事都是他心中有数的事),但作为母亲,她提醒朱世寿道:“老二,你既然要去贷款,就要小心不要出问题,否则,到时候家里哪里有钱来还。我看你岁数也不小了,个人的婚事也该说了。你二妹的年龄也已经二十多岁了,你再不说,你二妹的婚事也不好说。”李翠菊相信他这个儿子所做的一切,但就是他个人的婚姻问题,一直让她牵挂,已经给朱世寿说了好多次了,他就是不点头,看看就要二十四五岁了,这在农村已经农村完全是大龄青年了,但好象他本人就是不着急,李翠菊只好以二妹朱秀珍的婚事来督促他。

对于几个儿女的婚事,李翠菊一直在操心,也一直在为此做准备,当然主要是凑钱。大儿媳妇接了后已经好几年了,老二就是不着急,她已经给二儿子朱世寿说了好几次,但他就是听不进去。但这种事,儿子不点头,她做妈的也不好强行包办。在这一问题上,朱根福和李翠菊都还比较开明,不象农村里不少家长,对娃娃的婚事完全进行包办,不管儿女同不同意,只要他们觉得满意,就不管儿女的意见。当然,这种现象尽管在逐步减少,但也仍然经常出现。

“妈,你就放心吧,我不会讨不到婆娘的。”朱世寿说道。过去李翠菊也给他说过他的婚姻大事,但朱世寿没有放在心上,这一次把他和二妹联系在一起,想到前段时间二妹朱秀蓉也在说他的婚姻问题,他就觉得自己确实应该考虑了,如果他不考虑,尽管也可以说她的亲事,但毕竟二妹心里可能会觉得过意不去。

虽然自己的父亲不同意自己贷款买汽车,但第二天朱世寿还是拿着公社开的证明,又到镇上去找到同学的父亲向朝勇。因为是有求于人,虽然前一次已经买了一些东西,但朱世寿还是给他妈说了,将家里养的鸡捉了一只带给向朝勇。这也是朱世寿懂事的地方。前天到向朝勇家里去买一些东西去,今天又拿一只鸡去,这就更是进一步拉近了他和向朝勇之间的关系,去了后不仅很快就办好了贷款手续,贷了一万元款,而且后来朱世寿因为经营需要资金时,也是通过向朝勇贷了不少款。可以说,没有向朝勇,就没有朱世寿以后的很快致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