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秀蓉婚事(1 / 1)

第四十三卷新科厂长

第一章、秀蓉婚事就在朱世寿忙于他的建筑队如何能够找到活路做的这一段时间里,朱秀蓉和镇小学的老师贺加强正式结婚了。

贺加强的家也是农村的,他父亲原来也是龙台镇小学的老师,退休后贺加强接班到学校。由于贺加强是高中毕业生,又比较好学,到学校后先是当勤杂工,因为字写得好,学校里需要做写大字报或者写宣传标语、办板报之类的事时,就让贺加强写。因此学校校长也就对贺加强多少有一些了解。一次,学校一个教二年级语文课的老师突然生病,学校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代课,校长就让贺加强去代上两节。没想到,贺加强上课的效果还非常不错,虽然不是学师范的,之前也没有上过课,但在上课时间里不仅能够把二年级的学生紧紧地吸引住,而且把该教给学生的东西也教了。之后只要是有代课的事,学校就让贺加强去代。过了两学期后,学校里的一个老教师退休了,学校就让贺加强做为教师正式给学生上课。那个时候当老师并不需要资格证之类的东西,只要能够进学校,进学校后能够教书,自然就可以当老师。更何况贺加强当了老师后,虽然是从一年级开始教起,但却非常投入,拼音是贺加强的一个弱点,但一年级除了教学生最基本的识字外,重点就是教学生拼音,通过拼音来识字。为了弥补自己的拼音弱项,贺加强专门买了一台收音机,跟着收音机里的一个学拼音栏目自学。蜀人说普遍话或者是学拼音,最大的问题就是前鼻间和后鼻音分不清,边音和鼻音分不清,卷舌音和平舌音分不清。为此,贺加强就读字典,在读字典时,把自己觉得分不清的字分列出来,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并强行记忆。汉字无论是读音还是结构组成,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把这些规律掌握了,自然也就解决了蜀人说普遍话和学拼音存在的最大问题。因此,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贺加强的拼音水平就完全超过了师范学校出来当老师的人的水平。当然,也成了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

由于自己是接班到学校的,虽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校里教书的水平并不比其他师范学校出来的差,但在内心里始终有一种自悲感。包括在个人问题上,贺加强都没有过高的要求。虽然他也想过找一个“吃商品粮”的人,但经别人介绍接触了几个,最后都被对方拒绝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贺加强是一个接班的,虽然本人吃上了“商品粮”,但家还是农村里的,并且家里的拖累还不少。贺加强是家里的老大,后面还有三个兄弟,两个妹妹,并且都还没有成家。贺加强虽然也想找一个“吃商品粮”的人做老婆,但他清楚自己的条件,特别是和几个“吃商品粮”的女子接触,别人都毫不犹豫地把他踢了后,贺加强就更是清楚以自己的条件,要找一个“吃商品粮”的女子很难。后来他随学校一个老师到朱秀蓉那里打衣服,见到朱秀蓉后,贺加强心里很有些怦然心动的感觉。虽然他觉得朱秀蓉不是“吃商品粮”的,心里多少有些遗憾,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观察后,贺加强觉得尽管朱秀蓉不是“吃商品粮”的,但家里的条件不错,本人也勤快、能干,特别是会打衣服,也算是会一门手艺,结婚后就不怕完全靠他一个人养家了。有了这些想法后,贺加强就总是有事无事地找借口接近朱秀蓉。

朱世禄的儿子朱子善已经五岁多,快要到上小学的年龄了,也正是可以进行启蒙教育的年龄。贺加强就利用朱子善的这一点,只要有空,就到朱世禄家,说是来看看朱子善,教他认字。时间一长,贺加强的这一做法既赢得了朱子善的喜欢,也赢得了朱世禄和王雪娇的认可。罗瑞花当然知道小伙子的用意,也乐观其成,自然不会反对。同时,贺加强利用自己会画画这一特长,还时不时帮朱秀蓉裁一下衣料,后来又给朱秀蓉设计了几件衣服样式,这样也慢慢地赢得了朱秀蓉的好感。在这样的过程中,虽然大家都没有把意思说明,但都认可贺加强与朱秀蓉的交往。在镇上的几个人认可后,朱世禄还是利用星期天回梁家坝老家的机会,把朱秀蓉与贺加强的相关情况给家里的父母和爷爷说了,家里的父母和爷爷听说婆婆和朱世禄他们都认可,自然也就没有反对的意见。就这样,贺加强和朱秀蓉两人的关系也就慢慢地确定了下来。

因为两个人都在镇上,贺加强又是镇小学的老师,因此,朱家也就没有再象嫁大女儿朱秀珍那样,先是去“看家屋”,然后又合字算命,男方家人还专门到朱家下聘礼等等。在朱家来讲,朱秀蓉能够找到一人“吃商品粮”的,并且是学校的老师,就已经是天大的福份了,贺家的人也觉得儿子能够找一个能干、贤惠,并且家族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女人,也算是解决了大儿子的终身大事。虽然贺家觉得大儿子是老师,是“吃商品粮”的,而朱秀蓉是农村里,和贺加强一样,他的父母对此也有些遗憾,但家里几个娃娃,总算是解决了一个娃娃的终身大事。并且大儿子自己都不计较这个问题,做父母的当然也不好过份强调这一点。特别是贺加强的父亲,毕竟是老师,既了解自己家庭的情况,也理解大儿子的想法,并且在婚姻问题上他相信缘份。在两家父母都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贺加强和朱秀蓉最后才能够最终结成秦晋之好。

因为家在农村,家里的负担又比较很重,并且又是家里的老大,后面还有几个兄弟和妹妹,为了节俭办婚事,贺加强和朱秀蓉商量,决定不办农村里那种“九大碗”式的传婚宴,而是采用城里人比较现代的新式婚礼。

所谓的新式婚礼,就是不办酒席,只是在确定结婚的那一天,把亲朋好友、单位同事等等请到新房来坐一坐,新郎新娘事前买一些糖果瓜子、花生、香烟之类的东西,客人们来时吃点喜糖、嗑点瓜子、剥点花生、抽点喜烟。当然,来客都会送一些礼物,如脸盆、茶具、炊具等生活用品,也有送布料、床单等日常用品的,当然,更多的是送钱。特别是有单位的,一般都会是把钱凑在一起,找一些人作代表,到新郎新娘那里恭贺。当然,关系特别好的会单独送礼,如果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和新郎或新娘的良好关系,会在单位上和单位同事一起凑份子,另外再单独送礼,当然,如果这样的话,一般也会单独到新郎新娘那里祝贺。

朱秀蓉把自己要和贺加强举行新式婚礼的想法给家里人说了后,开始家里的人不太愿意,特别是李翠菊,觉得自己的女儿结婚,如果用女儿所说的那种新式婚礼结婚,觉得自己脸上没有面子,感觉有些偷偷摸摸一样,似乎是自己的女儿嫁了一个好差的人。倒是朱根福理解,想到二女儿能够找到一个“吃商品粮”的老师,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加上他也知道贺加强家里的情况,如果举行传统的婚礼,不仅要多花不少钱,而且也要多不少事。既然女婿提出来,女儿又同意,就按照他们的意见办就行了。朱根福都同意了,李翠菊也就不好再说啥,只是说:“如果这样的话,就太亏我们蓉儿了!”

就这样,朱家又一个子女的个人问题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