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祖业质变
朱世禄所在厂的生产,这几年基本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特别是前几次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产品后,两种主打产品——榨油机和电风扇在市场上的销售一直非常旺盛。特别是电风扇,作为家家户户都能够使用的产品,随着近年老百姓收入的普遍增加,销售情况一直是呈快速上长升的趋势。到一九九一年,龙台农机厂的生产产值已经达到将近五千万元,这不仅在伍城县农机系统是当然的老大哥,就是在伍城县的企业中,也是名列前茅,进入了前十强。作为伍城县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企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县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无论是贷款还是技改资金扶持等,县上都会考虑到龙台农机厂,可以说龙台农机厂进入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发展状况。
鉴于电风扇生产和销售的良好形势和县上准备支持厂里30万元技改资金,朱世禄又提出生产洗衣机的想法。从生产原理来讲,电风扇和洗衣机没有多大差别,对于厂里的技术力量来讲,也没有特别的要求。因此,在朱世禄将计划提交厂班子研究时,班子成员们都一致同意新增年生产一万台洗衣机的生产线,作为龙台农机厂的技术项目。由于已经有了生产电风扇的基础,洗衣机生产线建成后就很快走上正常的生产轨道,龙台农机厂的生产规模也因为洗衣机生产线的生产进一步扩大。
鉴于龙台农机厂的生产产品已经和原来的农机产品完全不一样了,县经委经过研究,并报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将“龙台农机厂”改名为“伍城县龙台电子电器厂”,并将龙台电子电器厂收归县政府直接管理。县经委提出将改名后的龙台电子电器厂并收归县政府直接管理的意见时,县农机局曾坚决反对,并向县政府申诉,说龙台农机厂是在县农机局的扶持和培育下成长起来的,不能因为龙台农机厂壮大了,就从县农机系统划走了。确实,减少一个企业,实际上就等于是减少了主管部门的权力,减少一个小金库。而龙台电子电器厂收归县政府管理后,名义是县政府管理,实际上是县经委管理,也等于是县经委下面多了一个企业,相应地也就多一份权力,多一个小金库。由于县经委是县政府经济工作方面的主管部门,县农机局反对的力度再强烈,终究还是硬不管县经委,最后县政府还是同意县经委的意见,将龙台电子电器厂划归县经委管理。作为厂方来讲,能够由县经委直接管理,在享受政策等方面,和由县农机局管理相比,要占不少优势,因此,从厂里的角度来讲,当然愿意归县经委直接管理。
虽然企业的主管部门变化了,但朱世禄并没有因为和县经委挂上了钩就把县农机局抛到一边不理了,仍然是非常尊重县农机局,只要是县农机局领导安排的事,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朱世禄都会全力以赴地去办理。在中国社会,尊重领导就是尊重单位,反过来说也是,尊重单位就是尊重领导。有事无事时,只要到县城,朱世禄也会主动去找县农机局的领导汇报汇报工作,摆摆龙门阵,聊聊天。逢年过节的时候,该送的东西朱世禄也照样给农机局的领导送。在移交给县经委管理的第一年,朱世禄还专门安排厂办公室,给县农机局的每一个职工都送了一份份量不轻的年礼。为此,县农机局的职工们很是感激,不少人都在后面说了朱世禄不少好话。县农机局局长景生辉还专门去找到县政府副县长顾家国,希望能够关心和重视龙台电子电器厂。同时,还找到县委分管党务工作的副书记和组织部长,向他们推荐朱世禄,希望组织上能够作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
划归县经委管理后的好处很快就体现出来了。在划归县经委不到半年时间,县经委就给龙台电子电器厂安排了技改资金两百万元,由于厂里刚增加了年生产一万台洗衣机的生产线,在拿到这两百万元的技改资金后,开始时朱世禄真还不知道该如何花。本来想把它用来充作厂里的流动资金,但按照技改资金的使用管理办法,这笔钱又只能用于生产线改造。厂班子成员在研究后,决定将这一技改资金用来再建一条电取暖器生产线。
由于这几年厂里的生产规模扩张太快,生产力量已经严重不足,龙台电子电器厂不得不再次扩招工人。龙台电子电器厂这一次招收的工人,是按照国务院有关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规定,招收的是合同制工人。由于之前招收的工人并没有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这一约束,不少人就觉得不是正式工。虽然其他地方包括伍城县的其他一些企业也已经在按照合同制的办法招收工人了,但由于人们观念上还没有完全适应,刚开始时,报名的人员非常少,计划招收五十名,实际只招收到二十多人。
面对这一情况,厂里不得不把一些原来的生产产品如农具、打谷机等生产产品放弃,将原来从事农具生产和打谷机生产的工人调整为生产电子产品的工人。榨油机的生产线虽然仍然保留着,但也相应地压缩了一些生产规模,生产数量也大大减少。
至此,龙台农机厂从最早的“罗记铁匠铺”到现在的龙台电子电器厂,已经完全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原来传统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了一个完全具有现代特征的电子生产企业。而这一切,都是在朱世禄的手上发生的。
龙台农机厂改名为龙台电子电器厂后,朱世禄是既兴奋,又失落。兴奋的是:随着几种电子产品的正式投入生产,龙台农机厂已经完全转型为了一个现代产品生产企业,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生产效益,都已经和原来的龙台农机厂不可同日而语了。失落的是:企业的转型成功,是在自己任上完成的。这等于是说朱世禄自己把亲手他家祖传的企业送到了尽头。也因此,朱世禄者在既感到兴奋的同时,也感到失落。他不知道自己的这一做法对于自己来讲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如果泉下有知,自己的祖祖、爷爷,外祖公对自己会是怎样的一种认识。
实际上,龙台农机厂改名,朱世禄自己完全没有想过,只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势头,很自然地想到扩大企业规模和产品种类,完全没有想到企业的发展会引起县经委的高度重视,甚至直接把企业纳入到县经委管理的范围。对于县经委的地位和作用,朱世禄是比较了解的,知道其作为政府的经济主管部门,无论资金支持还是项目支持,包括产品的销售等多方面都远比县农机局有优势和条件。朱世禄刚当厂长时,为了能够找县经委批一笔资金,虽然说不上踏破铁鞋,但也费尽了心思。现在企业规模扩大了,县经委主动找上门来,主动把企业纳入到其管理的系列,这是朱世禄完全没有想到的。当然,对于企业来讲,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实际上,县农机局作为企业的主管部门时,企业有什么资金和项目上的要求,报到县农机局后,县农机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虽然要提出它的意见,但最后还是要报给县经委审批。龙台农机厂划归县经委直接管理后,等于是为企业减少了一个婆婆,减少一个婆婆就意味着减少一份负担。自然,减少负担也就意味着相应地增加收益,也就农机是增加了企业的利润。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每一个企业最基本的动力。因此,龙台厂划归县经委管理,并且更名为伍城县龙台电子电器厂后,厂里的领导和职工们都欣喜万分,大家都为龙台农机厂能够走到现在而高兴,当然,他们也为能够有朱世禄这样一个厂长而自豪。
随着厂里生产的农用家具的停产和厂子的更名,原来铁器社的影子就已经完全没有了。
当朱世禄把他们厂转产和改名的事给朱根福说了后,朱根福一句话都没有说。朱根福的心情也和朱世禄的心情是一样的,也同样是一种既高兴又失落的心情。高兴的是自己的儿子作为一厂之长,能够把厂子做大,说明了自己儿子的能干;失落的是自己家的祖传企业在自己的儿子手上就这样被彻底断送了。
龙台农机厂,对于朱家人来说,确实有着独特的情感。虽然它不是朱家人创建的,但却是朱家祖孙三代人经营过,并且养活过朱家几代人。虽然后来被收归集体所有,但无论是“龙台铁器厂”还是“龙台农机厂”,都还能够找到祖辈的影子。现在改成了“伍城县龙台电子电器厂”后,它的影子都没有了。这对于朱家人来讲,又怎么能不感到遗憾呢?
值得安慰的是,企业不是垮了,而是发展壮大了,并且是在朱家人的手上实现的这一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