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主持科务(二)(1 / 1)

🎁美女直播

作为秘书一科主持工作的副科长,由于没有跟着领导跑,因此,朱世财每天的事情也不是特别多,只是对一些领导的讲话稿进行初审把关,收集掌握市委领导的工作安排,协调提出市委领导的具体日程安排建议。并且就是这三个方面的事项,也不是朱世财自己能够确定的,而只是负责收集整理,然后送给分管秘书一科的办公室副主任黎前明审查,由黎前明向市委秘书长报告,初步商定后再送市委书记胡春江审定。对于秘书一科内部的事,办公室分管副主任黎前明一般不过问,基本上是由朱世财决定。但秘书一科内部的事也不多,主要是一些组织学习或者是完成一些由办公室统一安排的事项。只是有一项事必须得朱世财每天操心,就是《昨日动态》。这是一个市委的内部信息刊物,主要是反映头一天在绵江全市范围内发生的特大和重大事件及市委领导头一天的活动动向。

这是胡春江到绵江后提出来的,实际上这也是他作为市委书记了解掌握全市动态及其他市委领导动向的最直接信息。胡春江在省委办公厅工作多年,非常了解官场上的潜规则和显规则。他知道,在一个地方,主要领导的权力尽管很大,但并不能够左右全部,班子成员们的能量都不小,弄不好把主要领导架空都是完全可能的。为了了解和掌握市委领导的动向,他提出了把全市头一天的重大事项和市委领导的活动情况形成信息,每天早上送他的要求。但如果仅仅是送给他一个人,又担心引起其他领导的误会,因此,就要求市委办公室将这些信息送给每一个市委领导,并且要求由黎前明来负责此事的落实。因为有这样一件事,因此,就要求各县区和市级部门及各市委领导的秘书,每天都必须在下午五点钟以前报送情况,把情况收集汇总后再由秘书一科整理,送黎前明审签后,在当天晚上印出来。即使是当天晚上印不出来,也必须在第二天上班前赶印出来,胡春江要求每天早上上班时就必须看到这个信息。因此,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就是每天必须做的事,一天都不能落空。实际上这是胡春江掌控其他市委领导的一种方法,只不过其他人没有注意吧了。

领导的话就是圣旨,更何况是市委主要领导提出来的要求。因此,秘书一科就有了这件天天都必须做的事,朱世财每天工作的主要精力也就基本上花在这上面。虽然具体的材料收集是由科里的乐亦清在负责,但形成稿子后,必须由朱世财初审后签送给黎前明副主任审核。由于是要送给所有市委领导阅看的,虽然有办公室的副主任黎明前审核把关,但朱世财还是把多数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并且这也是最牵扯朱世财作为秘书一科主持工作的副科长精力的一件事。

市委办公室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部门,同时又是一个地方的运转中枢。在市委办公室这种部门工作,可以使一个人养成从宏观上考虑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同时,虽然市委办公室业务工作并不多,但却可以通过天天与领导接触打交道,接触县区和部门的文件材料,学习领导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熟悉全市的工作情况,市委办公室是最有条件的地方。因此,只要一个人善于学习,在市委办公室工作,就都能够学到一些做领导的方法和艺术,学到思考全局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两个党委部门最容易出领导,那就是党委办公室和党委组织部。实际上,这两个部门的干部都是与领导接触最多,打交道最多,最容易从领导那里学到东西的地方。而一个人能够成为领导,就肯定有其他人所没有的长处,只要善于把这些长处吸收借鉴过来,就能够从中学到在其他地方可能是辈子都学不到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这也是这两个部门能够比较多地产生干部的原因之一。

通过编辑《昨日动态》,朱世财基本上发现了一些市委领导的活动规律。市委书记胡春江的时间安排可以用三个三分之一来概括:三分之一开会,三分之一下基层调研,三分之一接待和处理公务;作为市委排名第二的副书记、市长廖德才,则基本上是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开会,三之一的时间在接待,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调研和处理公务;作为市委分管常务工作的副书记张峰文则是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开会,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处理公务,三分之一的时间是调研和接待;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仇有清则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接待,另一半时间中有一半时间在开会,另一半时间在调研和处理公务。

从领导的这些活动规律中,朱世财认识到,作为领导,每个人的接待应酬都不少。有时一天要接待几批人。当然,主要是以上级部门的领导为多,其次,是一些外地客商和领导。当然,这其中也不乏领导个人的亲朋好友,只不过领导接待个人的亲朋好友是不会上《昨日动态》的,但费用肯定是由市委接待办承担。

在官场,接待是一个让领导们非常头痛但又无可奈何的事。无论是哪个地方来的客人,都必须接待,不仅要接待,还要接待好。而接待好的基本标准首先就是看有不有生意人领导参加,哪一个级别的领导参加,以及餐桌上的标准高不高,酒喝的是哪种,土特产送得多不多。

实际上这些都是次要的,最让领导们头痛的是桌上喝酒。中国的礼仪之邦,又是酿酒大国,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7000多年新石器时代,中国人的老祖先们已经开始发酵酿酒了,发酵酿酒地点就在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而到了殷商时期,殷纣王为了游乐享受,弄出了酒池肉林来享乐挥霍。也因此,喝酒的习惯就代代相传,以至于已经成了“无酒不成席”。人们为了敬酒,也就产生了很多话题,以至于还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历史上因为酒演绎出来的故事可以说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什么“李白斗酒诗百篇”,什么“武松醉打蒋门神”,什么“曹操煮酒论英雄”等等等等。而在酒桌上,相互敬酒则更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节,一个人坐在桌上如果不会敬酒,那肯定就会被人视为要么是目中无人,要么是不懂礼貌。而为了表示尊重,常常敬了一次还不算敬,要敬几次。同时,敬几次不说,每次敬酒不仅要倒满、还要喝完,只有这样才算敬。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酒满敬人”。而只要坐在桌上,不仅要敬客人,还要敬领导。主客之间还要相互敬。而又尤其是作主人的领导,则更是自己要敬客人,客人也要敬自己,下属要敬自己,自己也要敬下属。如果下属不敬领导,就会认为是对领导的不尊重,不懂规矩。而领导不敬下属,就会认为是目中无人,高高在上。一顿饭吃下来,常常是肚子里什么都没有,但却灌了一肚子酒。

再好的酒,最后都是要用身体来消化的,也因此,人们常常说我们的不少领导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况,这实际上也是长期过量喝酒的必然结果。

因此,接待已经成为领导一种推不脱又卸不掉的包袱。而随着中央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对外交往和联系以及相互走动更多了,接待应酬的事也自然更多了。如果一个地方接待不好,不仅得罪客人,而且也可能严重影响一个地方的发展。曾经有一段时间,有地方的领导就公开在大会上讲“接待也是生产力”。确实,如果接待好了,客人高兴了,想要的资金能够要到,想要的项目也能够要到。人们不是常常说“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吗,这实际上也就是接待的效果。在宴席桌上,“你把这杯酒喝了我给你多少万”这种话可以说是经常听见,而下级部门通过热情的接待,从上级部门要到不少资金和项目,也是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

有几次因为外地来的客人确实太多,朱世财也被安排去参加接待。期间,他看到无论是作为主人的市委书记胡春江,还是副书记张峰文,都可以说是喝得有些“前脚打后脚”,走路都有些偏偏倒倒。还有一次,他亲自看到一个客人现场就喝吐了,弄得在座的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很尴尬。还有一次,朱世财虽然没有在现场,但却听说有个客人因为喝酒喝得当场昏迷,吓得桌上的人大呼小叫地连忙送到医院。好在是医院处理类似的事情多,有经验,送到医院后很快输液处理,最后,客人虽然没事,但朱世财觉得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如果因为喝酒喝死了人,那问题就弄大了。但对于这种事似乎任何人又都没有办法,朱世财自己也同样被喝吐过。虽然因为没有跟着领导跑,参与接待应酬的时间和原来相比少多了,但如果有接待任务,也还是得参加。朱世财的酒量一般,跟着董文化时,参加酒宴的时间要多一些,也多少锻炼了一下,但最多也只能喝到半斤左右,再喝多一点,至少第二天就会感到胃很不舒服。现在因为参加接待少了,能够喝的酒也少了。常常是只要喝一点酒,就会觉得胃子很不舒服。朱世财酒量远没有他二哥朱世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