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几弟兄中,朱世禄最后在龙台电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位置上退下来后,一直到退休,都在龙台电子电器公司。
老二朱世寿,大省城做房地产挣到钱后,转行到绵江搞水电开发,也挣到不少钱,虽然搞水电开发的回报率没有搞房地产高,但回报周期却非常长。虽然在从房地产转行到水电开发的初期,在房地产方面,因为涉及到一个省建设部门的官员腐败案,朱世寿被检察机关请进去后,差一点就出不来进入到监狱里去,好在是朱世寿总的来讲做事还是比较谨慎小心,再加上姐夫高石磊的细心,在财务上专门请了好一批专来的财会人员,其中有一个还是拿到了国际注册会计师(ICPA)证书的,因此,在财会帐务上做得非常规范完善,就是公司里为打理各种关系支出的费用,在财务帐目上,都做得非常完善。因而在朱世寿的房地产公司被牵连到省建设厅的这位官员时,尽管相关部门把公司的帐反复查核了几次,都没有发现有与这个官员相关的费用支出证据,加上朱世寿进去后,自己抵死不认可公司与这个官员有过经济上的不正常往来,最后检察机关只好不了了之,无可奈何地把朱世寿放了出来。正是这个事件,使得朱世寿下定决心从建设行业转移出来,因为朱世寿也知道建筑行业竞争的残酷性和阴暗性。转行成功后,朱世寿奉行佛教因缘,积极地在社会上广行遍施,扶困济贫。朱世寿相信因果报应的说法,也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在为人处事上,也非常低调,虽然他是有着亿万家产的阔老板,但一般人的却感觉不到他是一个亿万富翁。在与人打交道特别是与官员们打交道时,一方面是审慎小心,另一方面在内部也绝对做到严密完善,不留瑕疵。因此,尽管朱世寿的生意可以说是做得相当有规模,但却没有出现过明显的违法犯罪问题。这在残酷和有些阴暗的商场上来讲,是非常不容易的。朱世寿在进入了绵江开发水电后,整个绵江市境内的涪陵江开发的进展都非常顺利,后来在涪陵江的梯级开发中共建成九座电站,总装机达到五百万瓩。因为越往后电站建设的成本越高,最后九个电站建设共投入资金将近千亿元。由于这些电站都是朱世寿通过银行贷款或者是从事房地产开发资金中投资的,最后的收益人多数也是朱世寿。虽然前几年年年归还银行不少贷款,但最后朱世寿成了蜀都省都赫赫有名的亿万富翁。最后,因为朱世寿把重点转移到了水电开发上,在省城的房地产开发就全部交给了姐夫高石磊。后来高石磊慢慢地收缩,最后,把房地产开发业务就全部关掉了。原来建筑公司的人员多数也转到了涪陵江水电开发公司这边。
朱家老五朱世喜也就在农村里劳作生活了一辈子。他在农村按照他大哥和二哥的要求,不用化肥少用农药地种着自家吃的粮食和蔬菜及水果,虽然产量低一点,但自家人吃起来放心。也可能是这种原因,朱家人都很少生病。后来,农村里到城里去找工的人多了,有些家庭的承包地就没有人种,朱世喜就把这些无人种的地也转包过来,用同样的耕种。耕种的面积扩大了,收成自然就要多一些,家里人吃不完的,朱世喜就会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他种的东西没有用过化肥,也很少使用农药,价格自然要比其他同类产品要高一些。开始时不少人不知道原因,买的人不多,后来知道朱世喜种植的这些东西虽然卖相上不一定好看,价格上要也贵得多,但食用起来安全放心,买的人也就多了。后来,就有城镇上的人提前和朱世喜预订,时间越长,知道的人越多,预订的人也就越多。朱世喜的本意并不是要以卖这些东西过日子,而是因为家里的人吃不完才拿去卖,因此,也没有多少可以预订的。越是这样,想预订他的农产品的人就越多,出价也就越高。后来,朱世喜种的同样的东西,价格要比市场止同类产品的价格高出好几倍。有了朱世喜的例子,其他农户也跟着朱世喜学,使用传统方法种植。但由于各自的家庭情况不同,其他农户没有朱世喜的那种良好的经济基础——朱世喜采用传统的耕作方法耕种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而其他农户是想以这种方法来挣钱。虽然采用传统方法种植出来的新产品价格高,但产量低,以此为目的挣钱的人就挣不了多少钱。时间一长,也只好放弃,恢复现代种植方法。
老六朱世财最后在绵江地委办公室当了科长后不几年,就到绵江市的一个县去担任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后来担任县委副书记,最后官到蜀都省另外一个市的副市长。再说朱世财在绵江市委办公室秘书一科担任副科长两年后,在市委办公室被提拔为了秘书二科科长。秘书二科主要是负责市委办公室文件收发传阅处理,是市委办公室运转的中枢。所有送市委或市委办公室的文件及以市委或市委办公室名义发出去的文件,都要经过秘书二科。秘书二科的工作主要是事务性的工作,每天的任务都基本上差不多。虽然不需要承办或处理什么重大事项,但这些非常细小的工作却很容易出现差错,如文件传递时间延误、领导指示处理滞后等等,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却经常被领导批评。特别是朱世财担任秘书二科科长之前,因为前任二科科长是一个年龄大的老同志,虽然在办公室工作多年,但正因为工作多年,却一直是一个科长,想上副县级却总是没有实现,思想上就有一些想法,工作中也就经常出现差错。而越是这样,市委办公室的领导对其印象就越是不好,她自己也就越是不反心思放在工作上。朱世财担任秘书二科科长后,对科里的五个人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加上朱世财本身工作就比较细致的特点,秘书二科的工作很快就发生了一个变化,人员职责清楚了,工作效率提高警了,文件处理的及时率大幅度提高,得到市委办公室的领导和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在他当科长刚满两年,市委组织部从市级机关选派年龄干部到县区任职,朱世财作为市委办公室的后备干部,被安排到绵江市绵江区任副区长,从而进入了县级领导干部之列。后来,在绵江区工作三年多时间,在区上换届时,被调整到了区委任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长。后来,因为其工作表现良好,在基层干部和群众那里的口碑较好,担任组织部长两年多时间,就被提拔到绵江市的另外一个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在再一次换届时,顺理成章地担任该县县委书记。后来,朱世财官至蜀都省另外一个市的市委副书记。
时序进入到二0一0年五月,朱根福已经是八十高寿了。现在朱家是四世同堂,朱根福的六个子女除老六朱世财的儿子朱子孝结婚后还没有孩子外,其他几个人都已经有孙辈了,一家人加起来已经是三十多个人,完全是一个大家族了。在二0一0年春节,朱世禄就利用几弟兄回伍城过年的机会,商量要在朱根福八十大寿时,要隆隆重重地给朱根福做一个八十大寿的生日庆宴。朱世禄说:“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今年是父亲大人八十大寿,我们作儿女的今年一定要给父亲大人好好地办一个八十庆寿,祝福父亲大人和母亲大人作为耄耊老人,健康快乐,百年长寿。”大哥提出了这个意见,其他几弟兄当然是积极响应。对于朱家几弟兄来讲,钱已经完全不是问题,虽然经济状况相对差一点的是老五朱世喜家,但作大哥的朱世禄和作为二哥的朱世寿都经常几万几万地给朱世喜,和农村里其他家庭相比,那日子也完全是不可比的。并且象这次朱根福的生日,也肯定不会让他出钱。
大哥朱世禄提出要为父亲隆重举办八十寿辰后,朱世寿当然非常赞成,并确定到时候朱家几姊妹都要把全家人聚齐,特别是要朱世财把在美国的朱子孝也要叫回来,全家来一个大团圆。
到了朱根福八十岁生日的那天前一个月,朱世禄就去把伍城县唯一的一个五星级饭店预订了。到了朱根福生日的头一天,朱家在伍城县城以外的几弟兄的全家人就已经汇集到了伍城县。
龙台电子电器公司搬迁到伍城县委周边后,朱世禄全家也都住到了伍城县的县城里,朱根福夫妇也主要和朱世禄一起住在县城,前些年还要不要回梁家坝老家去住一段时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现在回梁家坝住的时间就不多了。不过,两位老人都有一个心愿,就是死时一定要回到梁家坝老家去,一方面是落叶归根,另一方面是两位老人的头脑中要都还有一种比较迷信的思想,就是害怕死后被烧。他们害怕死后如果被烧了,就进不了天堂。
一家人完完全全地团聚在一起,这是很难得的。看着一家大大小小三十多个人,听说儿孙们“爸爸、妈妈”、“婆婆、爷爷”、“祖爷爷、祖婆婆”的称呼,朱根福和李翠菊的心里都不提多高兴了。在第二天中午朱根福生日的宴席上,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宾客,朱世禄让朱福在宴席正式开始前,讲几句话,朱根福虽然还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大的场面,但还是很高兴和激动的发表了一番讲话。朱根福说:“非常感谢各位客人能够赏光来参加我的八十岁生日。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我现在已经是八十岁的人了,早已是古稀之人了。我和老伴一样,都是经历过新旧两个社会的,吃过苦,也受过累。能够活到今天,要感谢这个社会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朱家从‘叮叮当当’以打铁为生到现在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得感谢党的政策,感谢这个社会。我一直给我的这些儿孙们讲,要珍惜今天这么好的生活,要对得起给我们好日子的党和这个社会。”朱根福的这段话不长,但却包含了他历经两个社会、七八十年人生经历的感受,可是他发自内心的感叹,也是作为一个耄耋老人以自内心对这个社会的赞美和希望人们好好珍惜这种好日子的呼吁。
朱家的再下一代儿女,朱世禄的儿子朱子善在省城的财经大学毕业后,进了省上的一家银行工作。后来在这家银行担任了副行长职务。
朱世寿的女儿朱子良后来也在省城读书,毕业后到省城的一所中学教书,当了一辈子老师。朱世寿和黄莺英生下的儿子朱子豪(后来改名叫朱子顺),朱世寿一直就想让朱子顺把他的电力公司接管下来,大学时也专门要求他学有关电力方面的专门,毕业后来到了朱世寿的电力公司,后来一步一步地干起来,算是接了朱世寿的班。
朱子喜的儿子朱子仁,后来也读书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医科大学,毕业后在省城的省医院当医生。朱子义的女儿朱子义学习不太好,长大后也就嫁在离梁家坝不远的一户戴姓人家,这家人在农村里也还算是家庭比较好。朱子喜两夫妇也就基本上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
朱世财的儿子朱子孝,高中毕业后考上清华大学,后来到美国读书,毕业后就留在了美国的一所大学里教书,并且在美国成了家。只不过是坚持每年回家一次,既是看望在国内的父母,也是表示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不忘祖国之情。
朱世福和李翠菊最后都是八十五六岁高龄的时候去世的,两人的去世相聚时间不长,并且去世前都没有什么病痛,可以说是无疾而终,去世也很非常安祥。因为老人生前有要回梁家坝老家的愿望,所以老人去世时,都没有送到医院,而是朱世禄在通知了家人后,自己开车悄悄地把两个老人运送回了梁家坝,最后安葬在朱家几座祖坟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