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立刀扬威(2 / 2)

带着农场下凡尘 夜天下 3082 字 10个月前

而且因为麦收的原因,自己还不能再从屯田营,调集更多的屯田兵过来。

不过,召集屯田兵的家人倒没问题。

“要是人数翻两倍,多少天能完成全部工程?”

薛蝌算了算,“三千人一个月的工程,9千人的话,应该能缩短到半个月内。”

石仲魁倒是明白薛蝌的顾忌,毕竟屯田兵手里有足够的工具,开荒的经验也算丰富。

换成他们家人的话,两个抵一个,也能接受。

而且,挖沟渠是重体力活,每日即便有一斤半粮食和鱼汤喝,一旦赶工期,必然会有人扛不住。

换成其他官吏,可能不会管这些人的是否病倒,但自己就不行了。

毕竟之后还需要他们去疏通河道,此时善待这三千人,也是为了今后做打算。

“去把薛金平等官吏叫来。”

薛蝌忙点头。

很快薛金平带着运粮草、购买祭祀用的物品的任务,召集了屯田兵家中或者同村的六千壮劳力。

这些人运来粮草后,石仲魁再次召集大小官吏进了自己的大帐。

随后三牲六畜、香烛纸钱等等东西准备好,石仲魁当着九千人的面,在最大的湖边装模作样的搞了次祭祀以安军心。

这举动看起来无用,却实实在在的让9千兵丁安心下来。

等6千民壮听到每天吃一斤粮食,带走一斤的承诺,干活时那叫一个卖命。

而且因为之前挖鱼渠时,石仲魁就没短过3万兵丁和6万兵丁家属的粮食,所以这些人没人怀疑石仲魁的话。

更别说即便石仲魁失信,他们也得老老实实的去干活。

可惜石仲魁只让他们做三天。

然后这三天处于半休状态的屯田兵接着做三天,再次替换成新一批运粮的青壮。

这下谁都明白石仲魁是在体恤大家,而且家里人也没吃亏。

还因为这事,而不用担心会耽误麦子。

也能借此,缓解麦收前,家中粮食的紧张。

加上这几天并没遇到百年前,开挖就遇到解释不通的诡异事情。

士气顿时大涨。

等这批人回家花了两天时间把麦子收割了,再次被召集起来以运量的名义,来到长沟湿地大营。

做两天休息一天轮换了三次后,总算挖到了山里。

“大人,此地真有泉眼?”

石仲魁也不管薛金平等三十几个大小官吏,指着一出三米高的崖体道,“命人就地取干柴,堆积于此放火烧。”

古代开凿岩石,最简单和常用的办法就是火烧,然后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泼水降温。

否则想开凿岩石可不是仅仅靠人多,就能做成的。

毕竟地方就那么点大,能拿着工具凿岩石的人,可能就几十个。

想快都快不起来。

火烧、水泼可以凿石的道理,对屯田营的官吏来说司空见惯,所以做起来很快。

甚至火烧的时候,有经验的小吏已经命人用工具就地取材,打造泵车。

这玩意就是就是大号的注射器。

五六人同时推拉杆时,水柱能飞二十米。

十几道水柱喷洒下,已经被烤的微红的岩体,很快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

随后‘砰’的一声,大块、大块的岩石落下后,露出了一个一米长、半米宽的裂缝。

众人正以为没效果时,裂缝里忽然发出一阵呜咽声。

吓的一些胆小的人,以为这是开了鬼门,顿时人心惶惶起来。

石仲魁翻了个白眼。

此处不过是自己让山神,堵住了原来的三处自涌泉,然后把地下河的水流合起来,从此处喷出。

一下子就让工程缩短了1公里。

而且,还不用进入长沟湿地内。

免得有人起了心思,顺着之前三口泉眼,一路往里寻找,发现其他11个自喷泉眼,坏了自己的好事。

“肃静。”

石仲魁暴喝一声,“本官乃当朝状元,更是六元魁首,本官还站于此地,尔等还有何可惧?”

众兵丁本来就被他这句震耳欲聋的‘肃静’,震的耳朵都有点嗡嗡响。

又听他说自己是当朝状元,屯田兵们顿时想起,这可是下凡的文曲星啊。

再说之前开工十几天,都没遇到诡异之事,甚至连野兽、蛇虫鼠蚁都基本上没看到。

大家心里不免想着,精怪、鬼魅大概也不敢出现在状元公面前。

石仲魁见兵丁们安稳不少,这才放心下来。

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放心的随手抽出薛金平手里的长刀。

运气灵气在刀身上画上破邪符、金刚符和破甲符。

一跳2米高,在几千人注视下,灵气注入到长刀刀身。

猛的甩手,把长刀甩向了二十米外的岩石裂缝上方。

“锵”的一声震响。

长刀入切豆腐一样,径直没入岩石里。

看的众兵丁,官吏们目瞪口呆。

石仲魁落地后,再次运气神行之术,轻易跳上一台水车。

“本官今日立扬刀于此,定然能镇住任何邪祟、精怪。尔等若是不信,且看本官于此地立下中军大帐住上三日。”

话音一落,地下暗河冲上来的水流,正好喷了出来。

几千人看到水,瞬间有人腿一软。

跪在地上对着石仲魁大喊着,“这真是文曲星下凡,大人威武,大人威武。”

有了这话,几千人不由也信了,一同跪在地上对着石仲魁跪拜起来。

一时间无数愿力汇集到石仲魁身上。

而且随着水流喷出,农场空间里的功德栏,也开始+5、+5的不停上涨。

石仲魁顿时大喜。

不过他并没吸收香火愿力,而是借着官袍宽松,手伸进袖子里,从空间中拿出紫金红葫芦,把这些香火愿力全吸收了进去。

看的隐身的日游神,城隍阴兵和山神、土地眼热不已。

从此这片山崖被当地人称呼为‘六元泉’。

每年到了乡试、会试时,还有众多士子到此观摩、游玩。

慢慢的,不仅有士绅出资在此建了观景和休息的石亭,周围的岩石上还慢慢留下了历代文人士子们的诗词墨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