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番外(十七)(2 / 2)

种田文女主说要称帝 云清流 4488 字 2024-02-18

于是只是把东西接了下来,并且交给了少府。

至于他,他是皇帝,不是工匠。

说实话,别看自行车在现代满天下都是,可是制作工艺却不简单。

单纯是材料这一点,那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消耗得起的。

自行车所需要的是什么,钢铁。

普通人买铁锅的能力都没有。

更何况是满是钢铁的自行车呢?

所以一句话,买不起的。

少府的人知道这件事情吗?

那当然是知道的。

不过他们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问,只是认认真真的干活。

首先就是研究这一份制作图纸,知道自行车的工作原理。

一看之下,惊为天人。

无论是杠杆原理,还是滑轮组什么的,都让他们目瞪口呆。

一个个看完之后,立刻就行动了起来。

把一块块钢铁打造成相应的模样,并且小心翼翼的组装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还十分顺利,很快就弄出了一个框架出来。

可是到了后来,他们就陷入了为难之中。

轮胎怎么做?

不仅仅是没有材料,也没有相应的制作工艺。

工匠们思考了很久,还是决定使用代替品。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然也不会这么去做。

第二年春的时候,几辆自行车就制作完毕了。

虽然并没有制作手册里面的那么优秀,可是也是不可小觑的存在。

一些工匠们试着骑了一下,在摔了个鼻青脸肿的情况下,终于学会了。

“速度很快,一个时辰能走三十里路。”

“有一点颠,不过却比马车要好得多。”

“这个叫做自行车的东西好像是要推广下去,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用廉价原材料。”

“木头?”

“竹子?”

“别说这些废话了,先尝试一下。”

“……”

这一群工匠们忙得热火朝天的同时,其他人开始种植沙薯和棉花。

或许棉花还不到时候,沙薯却是可以推广了。

只见带着嫩芽的块状物在土里面长出一根根藤蔓之后,就被人从植株上摘了下来,分成了一根根小藤蔓。

关中的老秦人大多都得到了这样的小藤蔓,不过一家就只有一根罢了。

虽然数量少的惊人,可是人们还是十分高兴的接了下来,如同宝贝一样的种在了地里。

假如沙薯真的如同传说中一样产量极高,那么他们明年秋天的时候就可以吃到沙薯了。

至于为什么今年吃不到,那当然是因为要留着做种啊!

夏季来临的时候,少府的工匠们研究出了自行车的代替品。

大部分都是用竹子和木头制作而成的,省去了很多功用。

其中轮胎是羊皮缝制而成,并且在里面塞了一些东西。

至于成本造价,低的可怜。

上上下下加起来,不过几百秦半两而已。

即使是普通人家,咬一咬牙也是能够买得起的。

精装品弄完了,代替品也弄好了。

于是工匠们把东西送到了秦始皇的面前,让秦始皇好好检查一下。

秦始皇先是看了一眼代替品,并且让人骑了一下。

工匠们马不停蹄的赶了上去,骑着自行车在广场上转呀转。

秦始皇看过之后,非常满意。

造价低廉,又功效强大。

这样的好东西,值得竖起一个大拇指。

得到了认可之后,自然就是大肆推广和制作了。

想要让全天下的人都骑上自行车,那么绝对是不能单靠几个工匠的。

于是乎,老百姓又有了干活的地方,或是砍伐竹子,或是打磨零部件。

只要是合格的物品,都可以在少府这里挣到钱。

关键是这样的活计不累,靠的就是一个细心和精致,所以男女老少都干得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少人都乐疯了。

毕竟在有钱的情况下,他们能做的事情会更多。

秋天来临的时候,第一批自行车出产了。

一些老百姓看了看价格,毫不犹豫的买了一辆。

大概是这段日子里挣的钱,比一辆自行车的价格要多得多。

一些人以为老百姓们咬咬牙就能够买得起自行车。

却不知他们有了工作之后,手里的余钱就更多了。

因此在买自行车的这一件事上,没有任何勉强的地方。

至于那些没有找到一份工作的,估计就没有这么心大了。

他们看着其他人骑着自行车跑来跑去的,做梦都想着找一份工作。

大概是因为有了工作后,自己的手里就有了钱,也有更多的资本分配。

自行车在很多人的心里是一种神奇的东西,看起来那么一大个的块头,其实比走路还要快上许多。

即使是路不太好走,骑着自行车也能走过去。

如果不小心遇到了什么东西,也只是摔倒罢了,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不可否认,骑自行车真的能够节省很多时间。

而且买了一个下来,还可以用上好些年。

所以,只要是有些余钱的,都会欢欢喜喜的买上一辆。

毕竟这可是太华夫人弄出来的好东西,他们可不愿意错过。

唯一有些缺陷的就是下雨天无法使用,容易让轮胎变得沉重。

不过还好,他们下雨天也不出门,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如果云清流知道这件事情,大概会高兴的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老百姓非常信任她。

无论什么,只要打上太华夫人的标志,一定会得到老百姓们的簇拥。

自行车大卖的同时,沙薯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老百姓们紧张万分的走到了田地里,和家人一起大挖特挖。

虽然早就知道要挖上三尺的地,可是他们在真正遇到这么一回事的时候,全都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三尺深唉。

他们都看到水了。

一直都在弯腰挖挖挖,好累的说。

不过这样都是值得的,他们收获了一箩筐的东西。

必须得知道,当初只是一根小小的小藤蔓而已。

沙薯成熟了,却没有人吃。

因为这些都要做种,长出更多的果实。

与此同时,棉花也成熟了。

青色的小桃子在阳光下炸开,绽放出如同云朵一样的花。

少府的人毫不犹豫的请了一些农民过来,帮忙干活。

首先把棉花从田里摘下来,其次晾干其中的水分。

然后又放进专门的机器里,把棉花籽和棉花絮分开。

棉花籽一如既往的留下来种植,棉花絮也会被制作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敬献给陛下。

来年春天的时候,更多的人分到了沙薯藤蔓。

原六国的人民们高兴的哭出来,同样如同宝贝一样的种植者。

除此之外,关中的老秦人们也分到了棉花。

不过是已经发芽的棉花,直接可以种在土里的那一种。

不仅仅如此,数量也少的可怜。

每家每户,不过只有一株而已。

如果哪家哪户倒霉种没了,这一年估计也就没了收获。

时光流转间,又到了秋季。

人们看到了一株株成熟的沙薯,再一次拿起工具挖起来。

大概是数量够多的缘故,这一次轻松了许多。

因为不用从上往下挖了,可以在坑里面直接朝前挖。

累肯定是累的,不过收获却十分丰盛。

仅仅是一亩田地,也可以供应所需。

收获了那一天,无数的老百姓看着那一个房间都装不下的粮食,泪流满面。

这么多的粮食,即使什么也不干,也可以撑到明年秋。

由于沙薯够多的缘故,老百姓们开始以沙薯为食。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他们发现蒸过的沙薯面面的,比小麦磨出来的面粉还要面。

唯一的缺陷就是没有味道,吃起来跟喝白水似的。

不过大家才不在乎味道呢!只要能填饱肚子就好。

而且现在不是有酱油吗?

直接把煮熟的沙薯倒成泥状 ,和酱油搅拌在一起。

这样的味道就好吃多了,而且还吃不腻。

沙薯成熟的同时,棉花也好的差不多了。

一个个老百姓们看着植株上面那雪白色的云朵一样的东西,高兴的手舞足蹈。

只是可惜那些棉花种子要回收,所以摘下的棉花都要送上去。

不过他们虽然得不到棉花种子,却可以把棉花絮带回来。

如果不愿意带回来,也可以直接卖出去。

少府现在是一个很人性的组织,会收的。

对于棉花花絮,一部分人卖了,一部分人却带回了家。

然而带回家的人很快就后悔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拿这个怎么办?

毕竟一颗棉花植株,生长出来的棉花实在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