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万人。
一看就知道, 包围着大华的起义军,人口基数大的惊人。
相对比一下, 现在的大华都没有这么多的人。
那些就别说了, 先说说温室种植。
这么多人中,种植短期内就可以成熟的芽苗菜的人数不胜数, 占据了总人口的七成。
因此经过几天的发展,众人收获了大量的芽苗菜。
一半的芽苗菜被带走了,紧急送往大华各个地方。
也就是说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人们的餐盘中多了一道新鲜的菜。
当芽苗菜出现在各个食堂的时候, 各个食堂的厨师就开始在人群中推广。
真正的大华子民们会因为好奇,或因为尝鲜,纷纷品尝了这一道菜。
能在食堂工作的人, 大多数都是手艺比较好的。
因此众人吃的满嘴流油,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话又说回来,幸好现在是冬天, 不然那些芽苗菜也不会走的那么远。而是会按照以往的规定, 流往最近的地方。
毕竟冬天的天气太冷了, 是天然的冰柜。如果不好好利用的话,那就有些辜负老天的厚爱了。
一半的芽苗菜到达了大华, 另一半的芽苗菜则留在起义军中, 成为了所有人的食物。
由于刚开始的时候,芽苗菜数量并不充足的缘故,每个人分到的数量都很少,只有一小勺。
不过即使是这样, 大多数人都满足了。
因为这是这么多天以来,他们吃到的最好的食物。
以前都是南瓜和冬瓜,虽然能够填饱肚子,可是吃多了也会腻啊。
如果不是因为他们是穷苦人家出生,什么难吃的东西都吃过,不然早就嫌弃了。
至少南瓜和冬瓜味道还比较好,没有叶子那么苦涩,也没有泥土那么让人难以下口。
芽苗菜的生产周期很短,也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温室里面会生产出越来越多的芽苗菜。
与此同时,人们能吃到的芽苗菜也越来越多。慢慢的,甚至让冬瓜和南瓜的供应越来越低。
什么东西吃多了也会腻的,芽苗菜也是如此。
不过吃还是吃得进去的,而且每天都会吃。
这些起义军们表示,自己并没有吃腻的资格。
有南瓜,有冬瓜,还有芽苗菜,这难道还不够吗?
对于他们而言,已经够了。
至少在这里生活,他们没有饿肚子不是吗?
如果还要奢求更多的话,那么就有些不知好歹了。
或许是老天保佑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其他的房间里的蔬菜出产了。
有蘑菇,也有小青菜什么的,种类繁多。
还是老规矩,一部分的食物留下,一部分的食物送往大华。
对于这样的处置方法,刚开始的时候是有人不满的。
可是教官说了。
“我知道你们心中不满,私底下说为什么要平白无故的把粮食送往大华,让大华的人吃。可是你们想一想,我们吃的穿的住的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没有大华的帮助,我们能够吃上这么多的新鲜蔬菜吗?告诉我,你们是愿意做一个感恩戴德的人,还是愿意做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我相信你们,你们绝不会忘恩负义的对不对?”
在教官们的劝说下,即使有人想要选择忘恩负义,可是表面上也不能说出来。
如果真的这么选择了,现在的这一切都得消失。
因为不管怎么说,他们是在大华的庇佑下才获得了这样的好生活。
伴随着生产出来的蔬菜越来越多,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足起来。
至少在饭菜上,他们的选择余地增加了许多。
人们见自己的生活果然过得越来越好,不由得开始为那些教官们歌功颂德。
教官们看到这一幕后,却并不怎么高兴。
也没什么为什么,实在是自己太难了啊!
在以前,一个教官也就是管100来人而已。
可是现在却不同了,每个教官至少要管1000人。
因为教官的人数是真的不多啊!好不容易才抽调出一万个经验丰富的教官来。
如果真要抽调出更多的教官,那恐怕还是不要想了。
因为大华的教官加起来,也不过几万人而已。
由于人数太少的缘故,教官们想要盯着每个人工作是不行的了。
所以只能把工作安排到每个人的手里,每隔一段时间看看他们的完成程度。
如果说以前是按天工作,那么现在就是责任到户。
当工作分配完毕之后,谁工作了,谁没工作,一目了然。
至于这其中会不会有人弄虚作假,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为了预防这件事情的发生,他们这些做教官的只能加紧时间巡逻,不让自己有一丝一毫的空闲。
还好他们都是有经验的人,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培训。
不然的话还真的搞不定这帮人,并将他们治得服服帖帖。
冬去春来,教官们下达了命令。
各个房间里面的小青菜什么的撤了,换一换类型。
以前只种植一种蘑菇,那就是生长周期非常短的草菇。
现在种植的蘑菇就多了去了,比如金针菇、平菇之类的。
以前虽然种植了蒜苗什么的,不过非常少。
现在的产量却增加了,开始大片大片的种植。
这样做,其实是为了增加一定的蔬菜种类。
因为各种各样的蘑菇什么的,在蘑菇种植还没有成形的这个时代,大华那边的人也不见得能吃到嘴。
除此之外,也因为春去秋来了,青菜什么的也不再缺少。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蘑菇,可是那只是用来做菜的。
如果真的拿来当饭吃,那估计是吃不饱的。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千万人口必须得下地干活。
不为别的,只为了种植一定量的粮食。
等到了秋收的时候,也有粮食可以入口。
对于这样的事情,所有的老百姓都没有任何的抵触。
因为这本来就是他们要做的,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种田归种田,可不会一拥而上的种田。
千万人口一起去种田,那些房子里的东西该如何处理?
真要是放着不管不顾,以后还吃得了蘑菇吗?
所以只有一部分人走了出来,大概一两百万人吧!
由于各地的蘑菇占据了人们的时间,也就只能抽得出这么多人来。
新的开荒大部队,种田也是由开垦开始。
被选出来种田的那些人以为他们要一点点的把土地掀开,却没料到有庞大的机械蜂拥而至。
他们现在要做的,不过是料理田地里面的碎石子草根之类的东西,之后慢慢的照顾。
两百万人的开荒大部队,那可是非常恐怖的部队。
在教官们的虎视眈眈下,他们很快就开垦了一大片的田地。
话又说回来,在这样的过程中,无疑会触及到其他国家的领地。
可是面对这样一群人,其他的国家的士兵们退避三舍。
错了,不是退避三舍,而是站在开荒大部队面前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原本处于边界线上的士兵都被带走了,围绕在了国主的身边。
原本位于其他国家地盘的城市,乡镇什么的,早已经成为了荒芜的地方。
随着几百万人的离开,各地建立了新的农场,养殖场,种植园什么的。
与此同时,原本在冬天的时候,凝聚于一体的人群渐渐散开,分散到了各个角落。
等到了后来,真正养蘑菇和香辛料的人少的可怜,不过一百万人左右。不仅仅如此,他们还不是在一处,而是分布于各个地方。
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冬天用来温室种植的人,现在把主力放在了开荒种田上。
除了一部分优秀的人还留在那里搞温室种植蘑菇,其他的人都消失得一干二净。
有关于这一点,千万人口根本就没有察觉到。
他们只以为自己为了未来而努力,开垦出了大片大片的农田。
等到了今年秋天的时候,他们说什么也不会缺粮食。
却想不到温室种植正在一步步的撤销,只留下了一部分用于加菜。
春天来临的时候,大华那边也送来了衣服。
不过每人只有两套,再多就没有了。
这个时候,千万不要问为什么,问就是太忙了。
现在真正的大华子民才多少人?也就是几百万而已。
这几百万人分散开去,又能有多少人能够织布做衣裳呢?
事实上,有100万人就不错了。
想要制作出千万人口的衣裳,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活。
为了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萧梦溪紧急做出了切布机,缝纫机。
龙南玉也不容易,紧急生产了大量的切布机,缝纫机,供大华人使用。
切布机是用来裁片的,把大量的布匹折叠在一起,剪切成相应的部分。
至于缝纫机,字如其名,就是来缝纫衣裳的。
把各种各样的裁片缝在一起,那就是一件衣裳了。
除了使用缝纫机制作衣裳之外,大华还雇佣了大量郑国和赵国的女性帮忙缝制。
虽然没有缝纫机的速度快,可是也能够帮上小忙。
这个计划开始实施的时候,还是去年的秋天。
云清流在各国内乱的时候,其实就想到了有关于衣服的问题。
不仅仅是衣服,还有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料。
这些都要处理好,免得出了什么差错。
只是她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人数居然会这么多。
以至于到时候还要加班加点,联系更多的人过来工作。
赵国和郑国的老百姓们的生活还算好,至少家里的粮食没有被人全部搬空。
不过也就那样而已,根本就吃不饱。
等到大华的人拿着一个个裁片到来之后,挨个挨个的发到了每一个女人的手里。
这个时候的女人缝纫是基本技能,谁都会这一手。
所以把各种各样的裁片缝制起来做成一件衣裳,对于她们并没有什么难处。
一件衣裳缝制完成之后,大华这边会给上一点粮食。
数量并不多,扣扣索索可以供一家人吃上几天。
对于这样的好事情,所有的女人就像是打了鸡血似的,手脚麻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