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寇可往 我亦可往(2 / 2)

🎁美女直播

“爷爷,要急转弯了,你认真开车!我有,我来放给大家看。”正好行驶到格外曲折的山路,林菱恰如其分地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平板,又飞快打开手机热点,凭借记忆精准地搜出了《汉武大帝》的那个片段。

不同时空的汉帝王,都随之期盼紧张了起来。

只见仙迹中-出现一座从未见过的金碧辉煌的大殿,殿下陈列着身着甲胄的将领,殿上,一位身着玄衣朱裳、剑眉星目的中年男人正威严地说道:

【我汉室七十年来,对匈奴屡战屡败,以至士气蹉跎,国威沦丧!这种局面,从今以后,必须彻底扭转!朕此战,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和匈奴人——】

【从此以后,攻守易形了!】

【寇可往,我亦可往!】[注]

“好!说得好!”

汉初三个时空,三位帝王都不约而同激动地拍手叫好。尤其是汉景帝朝的刘启,他甚至当场叫来了掌管礼仪和祭祀的太常、太宰令、太祝令:“朕要改立太子,朕已下定决心!朕非改不可!”

三位大臣:“……”

林菱略微介绍了一下这部剧:

【不知道这算不算时代的眼泪了?我还记得和爷爷一起坐在老式电视面前追剧的那些日子,真令人怀念啊。或许是这样我对这部剧总有些滤镜,这部电视剧抛开其他一些有争议的部分,剧情是可圈可点的,尤其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真的无人能超越,网友说的好,从茂陵里把汉武帝刘彻抓起来饰演都不一定能演得那么像了。】

刘彻本人听见了立刻炸毛:“……胡说八道!茂陵是朕归天安寝之地,岂能胡来!”

但他又想到自己的陵墓很快就被盗了,于是又伤心不已。

“上天为何要如此对待朕!不成,朕要重新择选墓地!”

卫青则在一旁跪坐着,看了眼面前忽喜忽悲、情绪起伏巨大的刘彻,又看了眼仙迹中那英气逼人、令人无比敬畏的“汉武大帝”,他在心中也不禁暗暗赞同林菱的话。

那扮演陛下的优伶,生得真是威武!

“不过这‘电视剧’原来是百戏之意,原来朕还奇怪何为‘电视剧’呢,想来与那弄人、俳优所饰的参军戏差不多。只是不知后世是如何神通,竟能将俳优装在那小方扁盒子中,还不用搭戏台,想观看时便能随时随地打开观看,真是便利!”刘彻又兴致勃勃地说,“卫青,你和那林娘说,朕想看《汉武大帝》这部戏,叫她得空时放给朕观看!”

他想看看后世之人究竟是怎样用剧目来演绎他的!还有……那个饰演他的人,脸上那胡子倒修得不错,他日后也该留这样利索的短须嘛。

回头就叫宫人照着为他修剪这胡子!

卫青犹豫了会儿,道:“陛下,小人观林娘言行,她似乎不知仙迹之后是历朝历代之人,或许只以为观看者是与她同时空之人,想必是不会为我们特意投放的。”

这仙迹每每翻译他们的话都似乎在掩盖什么,观看仙迹的没有蠢人,各朝君臣都已猜出了仙迹的意图,于是也在提问时转变思路,准备以引诱林菱说出更多的方式来提问,卫青说得很对,在后世这林娘眼中,《汉武大帝》是个家喻户晓的剧目,只怕也不只有她能够用那扁盒子观看,这样问出来,只会浪费一次发言机会。刘彻心想也是,随即又对卫青笑道:“你说的是,咱们接着往下听,想来很快要讲到你了!”

卫青脸一红,眼眸中却也难掩期待。

他真的会成为大汉安定边郡的那把利剑吗……

像他这样卑贱之人……真的能做到吗?

与此同时,汉武朝,平阳公主府。

奴仆们正在公主平日游玩的园中铺上覃席,又端来翘头矮几,挂上幔帐,送上各色瓜果,平阳公主便卧在锦绣之中,微微举目眺望天上仙迹。

当仙迹说到卫子夫,她便将人招了过来。

她先前便看重卫子夫的美貌,一心想学姑母馆陶公主,在未央宫中培植自己的势力,于是每每刘彻溜出未央宫,她便会命卫子夫服侍他。

仙迹出现之前,她便打算将卫子夫送入未央宫,谁知因仙迹突显之事,陛下许久不曾出宫玩耍,这才耽搁了。

谁知,她眼光如此独到!

这卫子夫日后竟然得封皇后!

不仅如此,连她兄弟都极有出息。

昨日,陛下将为她驾车的骑奴借走,看了会仙迹便不还了,平阳公主还没意识到什么,但今日,她什么都明白了。

卫子夫如今不过十几岁,生得貌若桃花,一身青布曲裾深衣,走到她面前,跪倒在地,深深下拜:“奴拜见公主殿下!”

“起来吧,稍后你便随我进宫去。”平阳公主了解刘彻的性子,他在听过仙迹后,一定会派人来,她眼眸透着精明的光,“是了,你阿姊与那霍仲孺生下的孩儿还在病中吗?可取了名字了?听闻也是个不好惹的夜哭郎呢!”

卫子夫不敢抬头,她心中也弥漫着复杂的情绪,只能努力维持着声音回道:“回殿下的话,前日求告巫觋,为其问了鬼神,已取名为去病。”

果然如此,平阳公主笑意更深:“将卫少儿母子也带来,待宫中使者前来,尔等便随我一同进宫面圣。”

唐,贞观年间。

李世民为被那句“寇可往,我亦可往!”而拍手叫好!

他正面对东突厥无休止的侵扰,就在他登基之初,东突厥颉利可汗背信弃义,竟趁着李世民铲除李建成余部的时机,突然命部下骑兵围攻乌城,一下将程知节、徐世勣和屈突通的唐军主力牵制住,他自己则与弟弟突利可汗以及铁勒部的契苾何力挥军南下,那是最危急的时候,东突厥的兵锋直指长安城!

不,是已经陈兵长安城外!

李世民不得已,命长孙无忌、高士廉、房玄龄、侯君集、段志玄、独孤彦云等重臣冒险前往城外渭水南岸,隔河大骂东突厥背信弃义。同时,又派大将尉迟敬德于击败了突厥的左翼军,扣押了东突厥的名将阿史那乌默啜!

尉迟敬德这一战解了长安之困,颉利可汗因侧翼遭袭,大将被扣押,这才同意与与李世民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为盟,之后退兵。但李世民没有认为东突厥对大唐的威胁就这般结束了,这一战便是对他敲响的警钟,他必灭东突厥!

“寇可往,我亦可往!好气魄!”李世民眼眸闪动着光芒,下旨,“传朕的旨意,日后臣下可带武器上殿,每天朕要领数百士卒在显德殿习武!朕要亲自练一支骁勇善战之精兵!”

宋朝,赵匡胤却也在向往强汉的气魄。

他望着仙迹中展示的汉武君臣,不由泪洒当场。

燕云十六州……尚在寇手!

“武备不可松懈。”赵匡胤心中暗暗下定决心,“武将虽不可放纵,但也不能为此忽视练兵习武……”

明朝,万历年间。

“电视剧?”正走向内殿的张居正沉思着,他想起之前林姑娘曾回答卫青,这三轮车是“电动的,不是油的。”他之前并未理解何为电动,何为“油的”,还在纸上记录了这个问题,想着回头仔细问问,如今又听见“电视剧”——都有电字。

后世驯服了雷电?雷电能够驱动后世的车,还能够将杂剧引入那容器中……这勾连古今的仙迹,是否也是“雷电”所为?若是按照这思路思索下去,除了电有神通,连日常食用的“油”也能驱车、播放杂剧?又或许是旁的,他们还不知道的“油”,后世不知可有“油视剧”?

张居正渐渐想远了,若大明也能驯服雷电和那神秘的“油”……

清,康熙除了准葛尔部还举着反旗,从南到北,几乎都已经臣服在八旗铁蹄之下,三藩已定、苔湾已收,就连传说中的那朱三太子全家,头颅都已大张旗鼓送进京城了。

失去了前明最后的正统后人,江南一带反清的声音瞬间安静了下来。

因此,作为一个关外游牧民族问鼎中原的皇帝,他听着汉朝抵御匈奴的故事,全然无法感同身受。

反倒在警惕汉人血液中流淌了两千年的百折不挠。

“汉人总说九世之仇犹可报也……”康熙知道,就因崇祯吊死煤山,留下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可将文官尽行杀死……勿伤我百姓一人”,就让汉民念着前明至今难以忘怀。

反清复明的星火扑灭一处,又会重燃。

康熙还想到当初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拱卫京师的大明三大营一部分早已在明英宗朱祁镇征瓦剌时死伤殆尽,另一部分也在对付李自成和关外清军时打光了,于是剩下的三大营老弱残兵开了城门投降了李自成,没想到,李自成大摇大摆进了京城,却在进入皇宫时受到了激烈的反抗。

崇祯帝的内官王承恩,时任司礼监禀笔太监,他不仅没有卖主投敌。当京营军士望风而逃时,王承恩为宫中几千太监分发武器,准备与李自成军死战到底。

王承恩领着临时凑齐的太监军队上了城墙,搬上大炮击杀搭云梯攻城的李自成部,可太监们怎会是李自成的对手,很快就全军覆没,王承恩便跟着崇祯帝,前往煤山自缢。

那群高高在上的东林文臣早已背主投敌,最后为前明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却是那些被人瞧不起、辱骂的太监。

康熙回想着这些事,汉人总是这样奇怪,嘴上喊着忠君爱国的文人士大夫嫌井水太冷开城门投降,而被骂祸乱朝纲的阉党,却又如此忠义。

即便学了那么多汉人的经史子集、四书五经,他却还是无法对汉人掉以轻心,他们心中究竟在想什么,他时常参不透。

【汉武帝登基后,太皇太后窦氏把持朝政数年之久,导致汉武帝16岁登基,22岁才亲政,而在这六年里,窦太后照旧实施“无为之治”,照旧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窦家不仅把持着朝政,同时也把持着汉朝的兵权,汉武帝想要任命的官员也通通都被窦太后罢免,他成了个傀儡皇帝,只能郁闷地成天微服出行,在长安与游侠一块儿玩闹,或是在上林苑偷偷训练羽林军,除了忍耐,他什么也做不了。但幸好,他没有忍耐太久,建元六年,七十七岁的窦太后去世了!汉武帝终于能手握天下权柄,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了!】

汉文帝朝,正抱着十岁的小刘启专注看仙迹的刘恒浑身一僵,他危险地眯起眼睛,想起了那个自己颇为宠爱的美人窦氏,她同时也是刘启、刘武和馆陶公主的生母……

窦氏居然如此长寿……不,是他与启儿的寿数都不长!仙迹没有特别说他与启儿究竟寿数几何,但窦氏活了七十七岁,在汉武帝朝把持朝政六年,也就是说启儿在他母亲七十一岁时就去世了,而如今窦氏已年近三十……好嘛,他和启儿两个人加起来在位时间才三十多年!

刘恒垂下眼,看向还没回过味来,依旧眼眸明亮的儿子,疼爱地摸了摸他的头。

好孩子,日后阿爹若走了,必不会叫你和你的好孙儿再受外戚之苦。

刘恒在心中暗暗下了个决定。

【时间来到西汉元光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29年。这一年,匈奴又大举进犯汉朝,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匈奴格外嚣张,他们越过了长城,进入到汉地腹地约200多里的地方大肆抢掠。汉武帝自继位以来,先忍窦氏之嚣张,后忍匈奴之猖狂,如今他忍无可忍,决定不再忍了!汉朝经过了数位皇帝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尤其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一战,大汉已经等待了七十多年,就在今年,著名的龙城之战就要打响了。】

【龙城之战是汉室自建国以来七十余年,抗击匈奴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年仅二十三岁的卫青,第一次崭露头角。】

“快找舆图!朕要舆图!”

刘彻焦急万分地命宫人拿来舆图,一边在长案上铺开,还不回头地急召,“将能观看仙迹的大臣都叫进宫来,与朕同欢!看日后谁还敢出言阻止朕北击匈奴!”

而其他汉初的君王早已备好舆图,皆在努力寻找龙城的位置,严阵以待。

刘邦一边瞧舆图找龙城,一边还感慨:“才二十三岁啊,韩信当年27岁拜大将军,已如横空出世,这卫青还是骑奴出身,23岁便首战告捷,真是天赐之将帅!”

【唐朝诗人王昌龄有一首非常著名的《出塞》诗,相信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龙城”指的就是奇袭龙城的西汉名将卫青,“飞将”说的是李广,之后龙城飞将这四个字就成了那些积极抗击匈奴的将领的代名词!可见这次战役对汉朝、对历史的影响有多少深重,现在咱们就来仔细说说这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