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也越来越像那种正式的学术交流会。
这当然也不算是一件坏事,至少对于这些学者们,尤其是一些经常进行野外考古,总不在学校里面待着的人来说更是如此,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少有的可以与同僚们交流的场所。
“这么多人的到来应该算是一件好事吧,先不说人类智慧的碰撞能够产生多少新的知识与成果,光是聚集这么多人这件事本身就能够对我们这次的挖掘工作起到正面作用。”
贞德对于这次交流会整体上还是非常满意的,毕竟在她看来,梁恩这次任务就是挖掘特洛伊,而这么多人过来显然能够为梁恩扬名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毕竟对于现在走学者路线的梁恩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宝物除了极少数能够看得见的东西以外,最重要的还是那些学术知识和他的名声。
因此像这种能够聚集一大群学者来到这处遗迹并展开讨论就成为对梁恩扬名最好的一个手段,这次考察过后,梁恩应该能够突破年龄造成的障碍成为欧洲最顶尖的学者。
虽然很多地方都认为欧美没有论资排辈这一说,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这只是无数西方宣传的一部分。
只要想想就能知道,如果没有论资排辈的话那么竞争必然激烈,这样的话内卷基本上不可避免,而这又和某些宣传的欧美整体工作不内卷,轻松相矛盾。
实际情况是欧洲比较轻松,但是论资排辈的倾向比较严重,而美国整体工作会比较繁忙,但是论资排辈的情况也要少一些。
甚至可以说相对于东方而言,整个西方世界有更多影响工资的非工作元素,比如说在美国,同等工作,同等资历的两位教授,男性的确要比女性拿的更多。
同时在入学方面,以前是同等情况下白人更容易入学,而现在则是黑人,至于黄种人嘛,他们的名额就是用来收买其他人种的。
这种情况下,梁恩想要成为欧洲这边公认的顶尖学者就要比一个白人或者黑人的中年学者困难的多。
至少以他现在在学术上做出的成就如果放在其他肤色中年人的身上的话,他至少在一年以前就应该成为整个西方最顶级的历史与考古学者了。
不过这种隐性的歧视还是有着某种限度的,而且具体的情况也有不同。比如说肤色和人种这种事情属于一种潜规则,但是绝对不能放在明面上。
至于年龄这个倒是能够放在明面上,但是也是有着某种限度的,当你的成就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规则并不能成为一个有力的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