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嫂子看向瑾言,笑着说:“读书人就是不一样,我看瑾言比以前还稳重了些。”
瑾言见话题转到自己身上,摆摆手回道:“嫂子说笑了,许是年岁大了的缘故。”
小陶嫂子倒没继续这个话题。她暗暗看了几眼陶婶,紧张的拽了拽衣袖,纠结着开口:“爹,娘,过两年咱们也送涛涛去念书吧。”
陶婶正和瑾音聊着闺女,聊得正开怀大笑呢,乍一听着这话,立即拉下脸来:“念书干甚,你当不费银子的啊。”
“可是......”小陶嫂子脸色顿时沮丧,可还想开口。
大山哥见自家母亲不太高兴,忙拉了她的衣袖,轻咳了几句:“哎呀,涛涛还小呢,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其实妻子早就和她透露过这个想法,觉得读几年书,出来随便找个事,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以后日子好过得多。
他知道自己妻子的心思,思来想去也觉得这样挺好,就是读书花费太贵了,母亲不一定能同意。
家里的银钱都在母亲手里,母亲不同意,涛涛这学就上不了了。所以这件事,还得徐徐图之。
果然,陶婶叹了口气:“你说的轻巧,你看看瑾言,再看看文山,一年得花费多少银子。你当咱们什么家庭?”
她心里多少猜到点大儿媳的想法,无非就是老二和小闺女学了手艺,就老大家留在村里种田,老大媳妇心里不平衡了。可她们小老百姓家的,哪里出的起这么大笔的银子,让家里小辈去读书?
再说,农村人不就这么过的吗?他们杨家村,除了瑾言、村长家、还有文山,哪个上过学堂的。
村长家不必说,那是有家底的。看看大伯家,本来家庭条件不错。可自打供了文山念书,日子过得是紧巴巴的。
至于瑾言,唉,陶婶一想到就叹息,她之前就劝过王氏,别送瑾言去读书的,可王氏不听她的。她一直觉得,如果不是为了供瑾言,王氏也不至于年纪轻轻就积劳成疾,早早去了。
也只能是说瑾音这丫头运气好,平白得了那么大笔银子,才能供得起瑾言上学。
他们家可没这么好的运气。等涛涛大了,和他叔叔、小姑一般,送去学门手艺就是,干嘛非得执着去念书呢。
瑾音和瑾言一脸尴尬,没敢出声。马车上的四个小家伙可不知道大人的心思,依旧没心没肺的玩着。
“爹!娘!大哥、大嫂!”红英早就在巷口翘首以盼,他们才出现,红英眼睛一亮,快活的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