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①”古往今来爱酒之人数不胜数,留下的有关酒的作品也很多。】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曹植感叹道:“看来此女是真的很欣赏这李白啊。”
先时早在女子说三大仙才时,他就已经对这李白很感兴趣了。
而后又屡屡听到女子说到李白的诗句,看起来似乎这李白之才或许会更好。
然,此句虽好,他却不敢再像从前那般饮酒了。
就算要喝他也得让十几二十个人在自己屋外守着。
饮酒,善。
饮酒误事,不可。
【有关酒的诗句从《诗经》起就已经有了,而酒在诗文中的意象大多与忧愁有关,比如说此前说过的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比如杜荀鹤的“一醉能消万古愁。”
】
曹操讶异。
既然有关酒的诗句如此多,女子第二次提到自己这首诗,说明她还真看好此诗句啊。
这杜荀鹤此句也很不错。
唐末。
杜荀鹤再一次落第,正回到家中愤懑以饮酒解愁,谁知就突然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听到此诗句,他忍不住地笑了笑。
若真能消愁那便好了。
还不是如李太白所言,“举杯消愁愁更愁”罢了。
【而从陶渊明的这一组诗中我们也明显能看到他的忧愁,首先看看序言,“余闲居寡欢”一开头就说了“寡欢”,按理说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田园,该是欢快得手舞足蹈才是,为什么又说寡欢呢?
【“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
】
【后面这几句的夜长、没有一天不饮酒、而且还“顾影独尽”,对着自己的影子喝酒,这是多么地孤寂啊!他在家中,有家人陪伴为什么会寂寞呢?】
“许是嫂夫人和孩子们不饮酒吧?”
邻人说道:“陶先生,若您日后没人陪你饮酒,便寻我们,我们就是吵闹得很,不会让你寂寞了!”
陶渊明但笑不语。
颜延之倒是看出了他神色中的无奈,只怕不是没人陪着喝酒那么简单。
别人不懂,他是了解元亮的。
元亮心系百姓,即便不愿出去做官了,可心中仍有遗憾。
可有时不就是这样的吗?
知道因何而憾,却不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