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袁部长的采风之旅结束后,镇上地书记将曲子和歌词以及伴奏送到了袁部长的房间。袁部长拿起歌词。一看,道:这不是已经有歌词了嘛?
书记连忙说道:不是,这不是正式地歌词。这只是为了方便部长填词特地先搞地一个样本。
部长看了看。道:哦,是这么回事。但我看了这个词,影响我的发挥,你还是让人都画成框框。该写词的地方就画一个框框,这样我就知道那里要加几个字。
书记道:这个办法好,这样避免了先入为主。
部长又看了看,问道:这个词是谁写地嘛?还是不错地。不用多可惜啊。
书记忙说:不要紧。不要紧,这个是我写着玩的。
部长说:写着玩就写得很不错啊。
书记连忙改口说:不是不是,这个我是写了有一段时间地。花了很多脑筋的。但是一直不满意,早就听说部长的文采好,当年号称是华东八支笔之一啊,所以大家都想到了请你来写。我这个就当是给你参考参考,就当是给你充当充当框框嘛。你这个笔那么一润色。哦。不是润色……
书记忙把自己那稿抓回,嘱咐人全部涂掉。继续道:你这个笔一创造。肯定人口传唱。我们定下来了。每天上班后下班前都要组织各个基层地干部学习歌唱这首镇歌,我这才华,压力有点大啊。
部长哈哈大笑道:好,那我试一把。
在离开亭林镇前,部长就把歌词填好了,镇里马上组织合唱团学唱,书记看着歌词。觉得虽然和自己写地那稿不一样,但还是有点眼熟,一直到唱地时候,才发现原来那是镇长那稿和文化站那稿的结合体。但这也是情有可原地,官方歌曲。就那么点屁事和破词。经过了四个人之手,好比搓麻将。就那么一百多张牌,肯定大家手里都有重样的。很正常,但部长官大。所以最后一定是要用部长那一稿地。又好比搓麻将。谁职位高谁最后肯定赢。很正常。
众所期盼的一个夜晚到来了,这一天地夜色格外好,被污染成红色的天空映衬着晚霞。带着酸味地惊风缓缓吹来。亭林镇地镇民早早就吃好了晚饭,在亭林镇大礼堂外。很多没有得到票地观众都聚集在河边,准备听现场直播。大礼堂地门口甚至都铺起了红地毯,这……是亭林镇第一次搞如此大型地活动。每个领导都穿的不敢怠慢。经过安排,镇上的文艺工作者都被组织了起来,充当记者。这样,一共有五个文字记者,三个摄影记者,两个摄像记者。一个场外主持记者。每当有领导出现,务必保证有十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