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草都未将之消亡,刘毅手中的天耳有监察官员之职,遇有贪墨之人也会严格加以惩处,但处罚只是手段并非治本之法!这些事情想要将之彻底消灭是不大可能的,便在后世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况且在华夏人情又是根深蒂固的千年相传,在刘毅心中恐怕只有高薪养廉才是治本之道,这个办法也少不得会有很多的弊端产生,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之前是因为官员的俸禄都有定制刘毅未曾轻举妄动,看来这个办法此时亦到了要实际执行的时候了!
详细思索一番之后刘毅先是问起了朱亮对此的想法,其所思倒是极为清晰,对于此等贪墨之事依据贪墨的数量律法是有所规定的,那个小吏理当杖责二十永不录用!但燕王当日便有过严令,救灾物资等同军资,一旦有失军法从事,而若是依照军法便是杖责六十但可继续留用以观后效!这小吏贪墨的原因乃是老母急病家中积蓄难以支撑,这才不得不铤而走险,在朱亮心中是倾向于后者的,毕竟此人平素的表现还是兢兢业业的,如此虽是多受皮肉之苦却可以保住自己的职位,当然就算再加用之也不会是在平原亦不会是仓库之职了。
对于朱亮的这个想法刘毅给予了支持,属领之中富足之后反倒是官员们的收入有所降低,这本就是他欲行高薪养廉之法的初衷,但似这般的情形绝不会是特例,在众人不断的努力之下如今幽州各州百姓的生计已经得到了保障,是否能在医疗方面再加以改良了?单是各县的医馆显然是不够的,医保更是暂时没有基础,但这却不代表此中没有变通之法,而这一切正是大权在握的燕王应该考量的事情。
朱亮此人年纪不大却是头脑清晰,见事精准,为官又是颇为清廉,看来今后观其表现倒可以进一步重用之,当刘毅离开平原的时候脑海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此人乃是幽州书院培养出的代表性人物,其身上深深的打下了刘毅的烙印更是接受了不少他新颖的细想,如今自己对社会制度还是改良为主,可一旦自己的实力足够去做改革之时像朱亮这般的年青官员就会称为绝大的臂助,此时亦可准备了。
范阳县已是临近幽州冀州的交界之处,过了此处行不多时便到了冀州的河间郡,此处乃是高顺辽东营的驻地,在冀州境内有着燕军将近一半的精锐的所在,不久之后张合的虎卫军也将开来此间,刘毅此行除了巡视灾区之外视察部队亦是重要的目的,两年方略之中各军的兵力都得到了极大的补强,幽州武院的整军更是为其输送了不少很是优秀的各个层级军官人才,各军的练兵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如今朗生就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