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却都是同样的愁,是文人笔下的带着绵绵情意的愁。】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何止是他们,就是杜甫、王维,也无不能体会他们这种愁的。
由此可见,愁与流水之长短或与东流水相似都不打紧,打紧的是当时的情形下让他们产生这种愁的背景,在搭上他们那登峰造极的描写,便可得精品矣。
故而,诗会好,为作诗而作诗也好。
但不带情感,为咏物而咏物,为写景而写景,不好。
需得知,一切景皆情也。
【从古至今有名的亡国之君很多,李煜几乎可以说是最有文化的一个了,大概也就只有赵佶能与他有此一争了。】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赵佶一口茶直接喷了出来。
很没有必要。
他并不想在此处与李煜一争。
这怎么自己成了亡国之君了?
不是还有宋钦宗吗?
【直到现在我才懂得王国维曾经说过的李煜的赤子之心,他或许做不好一个帝王,甚至不是一个合格的百姓,但是他却用他的一生在做一个优秀的词人。】
【不可否认的是,尤其是在亡国之后,他字字泣血的每一首词都能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位一生中充满悲情又充满才情的帝王。】
公元978年,太平兴国三年。
李煜心情很复杂。
这话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褒奖,甚至是最高的褒奖,但同时也是最狠的批评。
他身为一个帝王,却不是一个好帝王,甚至不如一个合格的百姓。
何其失败?
故而,即便清楚自己是一个优秀的文人也并没有能让他多欣喜。
【关于他还有一个争议,就是焚书,说到焚书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就好像说到屠城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操的徐州大屠杀一样,殊不知项羽曾六次屠城,黄巢从广东一路杀到河南,而清兵入关后,屠城次数高达二十次,不管他们处于什么样的政治原因,不尊重生命,那都是不可饶恕的事情。】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此事与他何干?
嬴政想,这焚书之事的影响到底是有多大?
值得让幕中女子一再提及,而且明明她先时就说过了,自己还是有很多有用的书是没烧的。
嬴政这些天也思考了很多。
他不是不知道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