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此后的宋朝,都是如此。
所以他们要做的就是要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公元697年,武则天神功元年。
武则天皱眉在心里细数了一下自己下令修建的那些寺庙。
她总觉得幕中女子说这个的目的不简单,这是要抨击她?
这确实也是大臣们可以说的一个点。
他们以道为尊,不过是因为与老子同姓,自己想要稳固地位,自然是要打破此计。
却没想到影响有那么大。
唐,元和年间。
韩愈仿佛找到了自己的知己。
他早觉得大型佛寺是不可取的,可 圣人不听。
自古以来,大兴土木者哪有好下场的?
佛道误国,说得确实不算过。
【而南朝和唐朝同为古代对佛教最为推崇的两个朝代,这里写南朝,更容易借古讽今。】
【根据哈贝马斯的观点,文学是以作品为中心的,然后在此前提下,作者、读者和世界建立起来的一种话语伙伴关系。①按我的理解就是,对于作品的解读,应该是作者和读者以作品为中心,根据自己脑子里的对真实世界的理解去理解作品中的世界的一种行为。】
什么作品、世界、读者,新奇的观点一下子让许多人都晕了。
说错了?
何解?
【也就是说,作品一旦创作出来,一旦被读者解读,那它就不单单是作者创作的作品,它还是读者解读的作品,读者对它的理解也成了这个作品的一部分,我认为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两个思想完全相通的人,既然是不同的人,那理解肯定就不同。】
哦,众人明白了。
但是他们又不太明白。
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作品那自然该是作者的,怎么还成了读者的呢?
那不就是本末倒置了吗?
【理想上来说是这样,可是现实是在这其中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过度解读,甚至是曲解,曲解也常会变成攻击人的工具,文字狱不就是这么来的吗?】
【所以我们在解读作品时一定要言之有理,就像对于这首诗,我们不是杜牧,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讽刺,我们现在说他讽刺了可能他也不会在意,但是你想想,如果他是在当时讽刺,那说不定是会招来一些祸端的,所以他或许讽刺了,但是他写得隐晦,至少是可以否认的,但他可能也真就是在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