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那事情,当初隆佑太后到此处时,金人追得及,随行兵众、沿路百姓,皆苦不堪言。】
【所以此处的行人泪,不单单是指的那隆佑太后,还有同时期经过那处的人,甚至是活在那个时期的人,当然也包括正站在此处的强烈地渴望着收复山河的辛弃疾。】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只可惜他生君未生,否则如辛弃疾这般有志之士岳飞定要将他拉拢到自己的岳家军。
好在如今虽没有辛弃疾,但多得是如同辛弃疾那般有着赤诚之心的人。
他们不断努力,总归能早日让后世之人过上安生日子。
那辛弃疾本该凭着自己的才能驰骋官场的,如今这般,委实埋没了他的才华。
看着他那样优秀的青年蹉跎,岳飞心中斗志更盛!
他势要取金主首级,为大宋洗脱屈辱,迎回二圣,为二圣报仇,为在战争中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百姓报仇!
【他们为何落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他们抬头仰望,望向曾经的都城,然而却只看到座座青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能遮住长安却遮不住东流水,能遮住他们的视线却遮不住他们翻山越岭的心。】
听到此句,众人忍不住地齐齐望向汴京城的方向。
好个“青山遮不住”!
他们的心其实根本无需翻山越岭,他们的心从未离开过那片土地。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夕阳西下,正感伤着,深山中传来鹧鸪的声音。鹧鸪是一种啼叫凄苦的鸟,一般出现在古诗文中都是代表离愁、哀思等,像李白《越中览古》中的“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就是感叹世事无常的诗句。鹧鸪跟杜鹃可算得上是难兄难弟了。】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辛弃疾这词句算是渐入佳境了,怎么看都算是优秀之作。
而他此中表达的情感,饱经岁月的李白、杜甫也都是明白的。
离愁哀思似乎是他们为文者逃不开的主题,但写着如此平淡的诗句,却又表达着如此沉痛的感情,辛弃疾有才也。
【整首词都仿佛被一种沉闷的氛围笼罩着,那就是词人的苦闷心情的体现,他看山看水都是悲愁,正如明代沈际飞所评价的“无数山水,无数悲愤。”
辛弃疾借用山水之景将意在言外这个词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