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是一个美谥,能得到这个谥号,可见在位五十年的宣文公是个爱民的好君王,但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事件,还是固辞了太子之位,在已经受封太子之后,又将储位让回给了平王。
若不是宣文公,周平王或许不仅不能当上周王,甚至有可能会因为举旗自立、以子伐父而被处死。
平王之后,宗周愈发衰颓,有人曾以此诟病于宣文公,但时人对宣文公的评价无不是称赞于他的。
但是,在大宣大势已显的时候,放出神人授书的故事以后,还是有许多人嗤之以鼻,骂大宣为了给祖宗脸上贴金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宣文公既然固辞太子之位,就不要再说什么他本来应该受封周王,作为他的后人,大宣一统天下是天定了。
然后,大宣真的横扫列国,一统天下了,宗周的九鼎也移到宣都去了。
各国遗民被打脸打得噼啪响。
为了表示大宣得享天下是天命所归,始皇帝在更易自己的帝号之后,还特意追封了这位先祖。
大宣自文公始建国,传至始皇帝,历三十一世。
始皇帝追封前七代宣王为皇帝,又追封初祖宣文公,号为祖王。
始皇帝声势浩大地启出了由宣桓公郑重地封起来的天书后卷,那是宣桓公留下遗命,除非有朝一日大宣一统天下,或者有亡国之祸的时候,才能开出来的。
原本长城之内的诸国就肩负着抗衡戎狄、胡人的重任,始皇帝拿出的天书的后半部分,再加上胡人贵族的证实,只是坚定了宣人远征的决心,并且让他们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罢了。
即使是战国时代之后,各国之间还讲究即使毁人宗庙社稷,也要尽量给人留一丝香火,什么斩草除根,并不是对内使用的。
原本对各国遗民还很头大的始皇帝,给了那些末代诸侯两个选项,一是接受大宣册封,然后重复祖辈的筚路蓝缕,到长城之外开疆拓土,复武王时期宗周各诸侯之故事,二是在长城之内,当一个普通的庶民,不复从前的尊崇地位。
多数人选择了第一种,再加上因军功爵起家的诸多大宣卿士,也统统受封,领着大军在外继续征战。
三世时期,胡人终于被打得狼狈逃窜,放弃了草原,逃往西域乃至极西之地。
四世虽然重视修养生息,但是只是暂缓了对西域诸多小国的攻掠罢了。
毕竟这些小国和大宣比起来,不过是弹丸之国,就连稍微强大一点的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