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教育这种事情,万万是急不得的。
别看约翰如今在中国投资了三所大学、四所技工学校,还有更多的中小学和预备学校,但是如果把所有的在校生人数加起来,其实还没有到一万人。这还是他把自己的学校开在了江浙地区,这地方历来重视教育,而且因为上海的缘故,也更加容易接受西方观念,如果放在其他地方恐怕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比如说,耶鲁大学选择的湖南地区。
一个纯粹的西医,而且还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开设的西医诊所,在长沙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根本就没人会找他去看病。因此在最初的几个月时间里,胡美除了上街“拉客”之外,一连给约翰写了好几封信抱怨自己的手术刀都要生锈了。约翰当然是好言相劝,鼓励对方要耐心的等待,用事实来说服当地的居民。
与此同时,约翰也加快了公益图书馆的修建速度。
按照他的计划,未来五年间将在中国建成至少一千座图书馆——当然这里指的可不是那种大学里的图书馆,如果是那样的话约翰也着实建不起。他要建的是那种两三间屋子,一个管理人员,千把本图书的公益图书馆。租两间屋子,请一个当地人照顾,然后把亨特拉尔出版社的书每样五本,算下来一个图书馆真心花不了几个钱。
至于说能起到多大作用,约翰心里也没有什么底。
这年头虽然大清已经取消了科举,但是除了上海广州那样的地方之外,其他城市想让那些读书人主动去读“洋鬼子”们的书还是有些困难。所以约翰也是抱着尽人事知天命的态度,准备慢慢的建起这些图书馆,让有心人去看看这些书。左右不过是几十万美元的投资,万一要是有人愿意看呢?而且等图书馆都建起来之后,三所大学和诸多技工学校应该也有人毕业了吧?只要这些人发展的好,自然就能带动起更多人来学习这些书籍……
中国的事情约翰只能说是尽可能的努力,结果却无法控制。
但是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太多太多的东西约翰却是可以控制的,尤其是某些对中国有好处的事情,就是约翰必须要极力争取的东西……
1906年9月初的一天,约翰接到了一封电报。
接到了这封电报后,约翰立刻便让人叫来了自家的中国厨师,沉声道:“苏力,你准备一下,下周出发去一趟上海!”
“去上海?”
苏力的眉头抖动了两下,恭敬地问道:“先生,是需要我去见容闳先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