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太医披着蓑衣, 冒雨过来说了几句语焉不详的话,暗示石氏病笃,已药石罔医, 只能用各类金贵药材竭力拖延日子, 胤礽沉默了片刻便道:“竭力救治娘娘。”
后来,程婉蕴再回想起来,总会觉着那便是之后所有离别的开端。
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 宫里先送走了太皇太后。
因中风多年,康熙这些年日渐腿脚不便、目眩头晕而不能行,患上了腿疾的他仍坚持用锦帕裹足到宁寿宫亲奉汤药, 直到太皇太后弥留昏迷之极,康熙跪在床榻边紧紧攥住嫡母的手,将太皇太后手贴在脸颊上,不断地呼喊着:“额娘,儿子在这里。”
太皇太后竟真的因这一声声呼唤从昏迷中醒来,已口不能言的她竭力睁开眼, 深深地望了康熙一眼,才不舍地离去。
她与康熙之间的缘分是这样奇妙, 康熙生下来百日, 十四岁的她被确立为顺治的第二任皇后, 而终生都被顺治冷落的她,二十一岁守寡,一生无儿无女, 唯有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 孝敬她、尊重她长达五十七年的光阴, 让她在这宫里仍有人真心相待。她前几年齿摇疼痛,心中闷闷不乐, 康熙得知这样的小事也特意过来宽慰她道:“额娘圣寿已过七旬,等您百岁,您的孙儿只怕牙齿都要掉光了,朕常听民言道,老人齿摇脱落,于子孙有益,我们这些做儿孙的,全仰赖额娘您的慈闱福泽绵长。”逗得她不由欢欣笑了出来。
因此,她看向康熙的最后一眼,正包含着沉淀了五十几年的感激与眷恋。
太皇太后去世后,康熙送走了他这辈子最后一个至亲长辈,深受打击,不论谁劝解都不听,从太皇太后崩逝那天起,直到第二年的正月,宫里连年都没有过,康熙也一直住在内廷东六宫出入的苍震门内,里头搭了芦棚,他哪怕年老体虚,仍坚持亲身为嫡母结结实实守满了七七四十九日孝。
没过两个月,康熙五十七年的三月,毓庆宫正殿里报了丧,原是太子妃石氏病逝。因康熙硬生生扛了数年不肯举办新皇的登基大典,这下好了,内务府把脑袋抓破了都不知要用什么丧仪来安顿石氏的身后事,最后还是小心翼翼地上奏康熙,康熙对石氏已无任何情面,冷冷批了一句:“就按太子妃的规制下葬。”
虽说不大体面,但总算有了章程,内务府总算能风风火火地操办了起来。
石氏总归是太子妃、是孩子们的嫡母,那段日子弘暄弘晳弘晋等人也在芦棚里住了不少日子,等撤了灵堂几人出来都胡子拉碴瘦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