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朕杀了,朕与蜀国百姓,未有一日不思念着相父。”
“朕真盼望能再见相父一眼。”
刘禅坐在大殿上,捂住了双眼,泪水却还是从指缝中流出。
阿斗好累啊,相父。
林菱正拿着手机支架,和爷爷说要去后山一趟,还拐到楼梯下头,顺带带了水桶和水瓢去菜园子浇菜,就见到了直播间的留言,林菱已经习惯了网友的画风,看来她第一次直播爷爷讲历史课有点草率了,害得平台在给流量的时候以为她是历史播主,于是吸引来的也都是历史爱好者。
不过,这问题可难不倒林菱。
【这问题要答不上来,我还算历史老师的孙女儿吗?我小时候的睡前故事可不是安徒生童话,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来,咱们一边走一边说,先说玉米吧。玉米原产自美洲啊,早在七千年前,玉米就被墨西哥土族民在高原谷地驯化并人工种植,秘鲁还有个距今四千多年之久用来储藏玉米的石仓呢。玛雅人的纪念碑上也刻着玉米,经过印第安人长久的选育与种植,到了15世纪末就基本有了咱们现代玉米的基本特征啦,但是肯定没有我们现代的玉米长得饱满又大。
后来哥伦布探险队在首次到达美洲后发现了玉米,便将玉米种子带回献给西班牙皇室,从此玉米就从欧洲渐渐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玉米是怎么传入种-花家的呢,其实蛮多不同的说法的,现在大家都认为玉米的传播渠道并非单一,而是在大致的时间段,由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路径把粮食带入了种-花家。简单来说,一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从西亚传入我国西北;二是由葡萄牙人先把玉米带到了阿三家,然后经过缅甸传入我国云南;三是葡萄牙人与出海贸易的种花商贾沿着郑和下西洋开辟的航海道路,通过海路将玉米传入我国闽浙粤沿海。
但这三种途径大致都是在16世纪中叶以后,目前种-花家最早有关玉米的记载始于明嘉靖年间,一个叫赵时春的人在《平凉府志》中写道:“番麦……苗叶如蜀秫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三月种,八月收。”他不仅描写了玉米的外貌细节,还写了玉米播种和收获的时间,让我们能够判断这就是我们日后说的玉米了。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指出:“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又云:“苗心别出一苞……苞上出白须垂垂……黄白色。可炸炒食之。”
嘿,李时珍还挺潮,会做爆米花。
而“玉米”一词首见徐光启《农政全书》:“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