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情,原本名声很烂的阮大铖,居然得到了几句好评。反倒是王启年这个行凶的“首恶”,背上了一个不大不的黑锅。等到这个事情完毕了,城内的官员这才出现。找到阮大铖商议,到底该怎么应对。大家都是文臣,这个时候必须一条心。
阮大铖对众人道:“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别做,陈阁部生死不明之际,这些当兵都已经发疯了,这个时候去惹他们,闹出兵变来该如何是好?”
众人皆深以为然,谁都知道军队是陈燮起家的本钱,自上而下都是陈燮的人。别看他们平时军纪森严,买卖公平,行止有度,那是因为陈燮好好的,大家都很安分,存在感并不强烈。现在陈燮出了事情,当兵的哪个心里不担心,万一这擎天柱倒了,他们今后该如何?
南京六部已然裁撤,新任江苏巡抚马士英还没上任,这个时候阮大铖实际上是城内的最高文臣,众人就算再不爽他,也要跟他一道商议。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商议自然是无果。散开之后,当天夜里便有人来找阮大铖举报,某某某和谁谁谁在一起,商议着悄悄出城,去见王启年,要用三寸不烂之舌,晓以利害,让王启年回到正道之上。
阮大铖立刻表达了对举报之人的谢意,随即吩咐此人回去不动声色,转身把名单记下,让人送给王启年。当天夜里,新军举火而动,大索全城。一口气抓了个官员,带出城外去关押。阮大铖带着人去讨个法,也被当兵的用刺刀挡了回来。
南京城里一时人心惶惶,这个时候需要作出选择了,多数人还是决定在等等再看看。少部分忠贞之士开始在城内串联,一部分与陈燮利益较深的官、商,派人出城去求见王启年。
南京城内就一个主流认知,现在的关键还是陈燮的死活。陈燮死了,南京周边的驻军必然要乱,如何应对乱军,阮大铖又被大家抬了出来,再次商议不提。
京师,广渠门外,一骑飞至,高呼:“扬州信使,十万火急!”急促的马蹄声经过之处,引起无数的好奇心,今非昔比,太平年景,已经很久没有看见急报信使了。这还是来自扬州的,有什么消息达到十万火急的地步?
时奉沐休,信使入城,立刻被带入内阁,奉上急报之后,当时便一口气松了,整个人都软在地上。接报的是值班阁臣史可法,让人抬下去休息,拿着急报直奔另外一个值班的阁臣杨廷麟的签押房。
“出了什么急事?”见史可法步履匆忙而入,杨廷麟立刻起身问话。史可法道:“不知,只知道是十万火急,不敢一人专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