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权虽然不明柳若海邀请自己的真正用意,但他却保持着镇定自若的态度,以不变应万变。
桌上酒菜丰盛,柳若海却谦逊地说:“柳某府上简陋,只有这些粗茶淡饭,还望殿下不要嫌弃。”
李权扫视一眼桌上的菜肴,虽不如赵望在八珍楼的盛宴,但他并不在意,微笑着回应:“柳老言重了,您是凉州大儒,著作等身,弟子遍布天下,我理应前来拜访。”
在大康,敬重读书人是一种风尚,更何况柳若海这样的状元之才。
李权虽是封疆大吏,但在柳若海这样的学者面前,他也必须保持恭敬。
柳若海年岁已高,德高望重,李权称他为柳老,实至名归。
柳若海听到李权的称赞,连忙谦虚地回应:“殿下谬赞了,柳某愧不敢当。”
他又提起李权在京城时的诗词佳作,赞不绝口。
底下的读书人们也纷纷向李权投来敬仰的目光,他的文采与风采,已然成为他们心中的楷模。
自古以来,文人之间常有彼此不屑一顾的风气,对于金钱与权贵,更是视为俗不可耐。
然而,当面对能吟咏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般绝美诗篇的杰出文人时,众人皆由衷地折服与敬仰。
柳若海,这位名震凉州的大儒,在整个大康王朝都享有崇高的声誉。
他的赞许,无疑是对一个人才情横溢的极高认可。
李权,尽管早已以天才之名闻名于世,但在未得到柳若海的赞许之前,他尚未真正涉足文坛的核心。
一旦获得了柳若海的赞誉,他便如同得到了文坛的接纳与认可,名声更是如日中天。
李权对此却谦虚地表示:“这不过是虚名而已,我愧不敢当。”
他举止得体,内心却明白柳若海此次邀请他必有其他深意。
柳若海虽未明言,但他也聪明地选择以静制动,保持警惕。
宴会在谈笑风生的气氛中逐渐推向高潮。几杯美酒下肚后,柳若海突然将目光转向李权,提到自己家中的凉州美人酒甘醇可口,邀请李权一同前往品酒。
李权随即跟随柳若海走出宴客厅。
夜风习习,吹散了李权身上的酒意,使他头脑更为清醒。
两人一前一后,漫步在夜色中,最终来到湖边的小亭。
柳若海停下脚步,转身面向李权,眼神清亮,已不见先前的醉态。
他淡淡地问:“殿下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