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要钱。我实在疲倦,懒得说话,别过脸闭上了眼,听见小宝对她说了声“不算卦”。
再睁眼时,见这老太婆已经坐到前排,手里捏着根红签,正给一对男女算卦。那女人很年轻,穿了件无袖的绸缎旗袍,脖子戴串珍珠项链,手上是双白玉镯子。她圆睁着眼睛听老太婆说话,不时轻轻惊呼一声,摇摇男人的手臂。那男的戴着礼帽,是个俄国人,黄头发蓝眼珠,留着络腮胡,绷着脸不说话。
小宝说,这两人太惹眼,看样子要被骗。
我看了一会儿,发现那老太婆顶多算个能说会道的花子,还称不上懂骗术。她装模作样地说些好听话,时不时讲几句早就背顺溜的口诀。客人抽了好签就多要点,抽了坏签就给你几句破解的法子,也能要几个钱。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0/1-20041013223BF.jpg" /> <h6>奉天小西门地区从清末到民国一直都是沈阳著名的商业街区。图片是民国早期的小西门,马拉火车的轨道就在大街中央</h6>
旗袍女人果然掏了钱,她从俄国人身上摸出巴掌大的黑皮夹,抽出一张红色的票子,递给老太婆。老太婆接过钱看了一眼,马上塞进怀里, 又抓起那俄国人的胳膊,给他看起手相来。车快到小西门站时,俄国人也从皮夹子里掏出张纸票,丢给老太婆。老太婆一把抓过钱,弯下腰鞠了一躬,抱起签筒,去了车门口,掏出两张票子反复看。
小宝说:“外国人都这么傻有钱?”
等车上人下得差不多,我们俩提了行李往外走。俄国人和旗袍女人也要下车,却被旁边一个戴白礼帽的年轻人撞了一下。白礼帽欠身说了句对不起,侧身让两人过去。他一手摁着帽檐,一手捂着西装前襟,跟在两人后头下了车。小宝“哎”了一声,下车跟上去,径直撞向白礼帽。一个黑皮夹子从白礼帽身上掉出来,小宝弯腰捡起,拍了拍俄国人,递给了他。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0/1-20041013223AO.jpg" /> <h6>奉天当时是东北的金融枢纽,东三省官银号发行的“一二大洋汇兑券”奉票,是一种当时在东三省流行的货币兑换券,也就是流通的纸币,面额有10元、50元和100元的。奉票在当时是硬通货,一块钱能换一个银元,且不贬值。据鲁迅日记记载,1923年,阜成门6间房的四合院只要800元,因此,100元的钱在当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