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李白
【李白这两年都在江南一带漫游。】
李白的生活真是让许多文人士大夫又羡慕又悲伤。
尤其是那些出身寒门又壮志未酬的学子们,他们对李白颇有些“怒其不争”的感觉。
以往他们知道李白之不幸,却也不能很清楚地理清到底是为何。
如今却是懂了一些,虽然让他们去,或许也不一定能成功,但他们肯定不会那样轻易地就离开皇帝身边的。
在皇帝身边,就算暂时无权,若是能伺候得好了,还怕说不上话吗?
纵观古今,如此多的阉人都能靠着自己的一张嘴权势滔天,以他的才能还不行吗?
【公元748年,天宝七载,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次年,李白得知此事,写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自己的关心。】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王昌龄有些懵了。
他怎么又被贬了?
这才四年,他又被贬了?
叹息一声后,他也冷静下来大概能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可是他又不甘,自己一心做事,却一再被贬,还有天理吗?
王昌龄不相信是自己做了什么危害江山社稷的事情,他不可能做。
【王昌龄也是个被一贬再贬,且最后客死异乡的悲情人物,作为李白的好友,王昌龄也一身反骨,放浪不羁,但是他的科举之路相对于唐代许多文人那还是顺利很多的。】
听到这话王昌龄更傻了。
客死异乡?
他竟会是这等下场吗?
起先他还是怜悯李白,没曾想到自己比李白也好不到哪里去。
作为李白好友……
作为好友的李白此时也顿住了,他的好友们,为何一个个地都如此凄惨?
孟夫子和王昌龄,近年来他们相处甚密,孟夫子已经走了,王昌龄也要离他而去?
他也一身反骨?
这话听着像是贬低,但李白却觉得那才是王昌龄的真性情。
难道做官就不能有真性情吗?
别人不了解,他却是知道的,王昌龄是个好官。
【他参加科举一举中第,几年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然而考试顺利,仕途却不怎么顺利,李白和他都是一样的怀才不遇,所以自然也就生出了同情之意。】
正是如此,李白才更加同情王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