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雷达被拆除,但基本的机载雷达还留着呢。
在高空搜索,上千公里内,没有任何飞行器。和昔日繁忙的航线相比,果然是一幅末日景象。
不过这也对陈浩一家出行带来了便利,反正也没其他飞机,再不用担心航路管制,不会有撞机事件发生,天上那么开阔,随便飞就可以。
唐芯很快就没了一开始的新鲜劲头,显得无聊起来,她把飞机调成自动巡航模式,掏出手机刷起了森林公园市民们发的短视频。
她倒是有心去拨弄坐在副驾的陈浩,可又担心这里地方狭窄,施展不开,万一造成空难就大事不好了。
而一旁的陈浩,却给自己找了个大活。
他用智能手表定了个闹钟,每隔20分钟响一次,提醒他在飞机外面空投导航基站
其实他这种基站的通讯距离设计,完全支持他每一小时扔一次,但陈浩担心万一基站故障,或者不巧正好在降落时掉落到冰沟里,又或者被建筑阻挡影响通讯距离,所以就扔的密一些。
这样就算有一个两个基站,出现意外情况无法使用。它们相邻的基站,仍然能够跨区域通信连接。
预警机没有投弹设备,因为陈浩并不需要这种功能,他自己就能做到。
每隔二十分钟,机身外面就会凭空出现一个煤气罐大小的金属桶,飞速下降。
这就是装配有涓流核电池的通信基站。
上面有高度仪,在降落到固定高度时,顶上的降落伞,自动弹出,帮助它减速落到地面,不至于摔毁。
而在接近地面时,降落伞又会主动断开,避免盖住基站,遮挡它的信号传递。这种铅壳包裹的铁疙瘩,只要不是太大的冲击力,一般是摔不坏的。
而且它们内部还有平衡车里的陀螺仪,能在空中调整姿态,保证着地时它们是大头朝上的。
基站一旦着陆,程序就会放下贴在圆柱周围的支撑腿,防止它们侧倾。
同时顶部伸出一根长长的伸缩天线,天线顶端还会自动展开,成一个工字型。
最后,圆柱顶端弹出一个微型摄像头,360度拍摄周围图像,并回传给x的服务器。这台基站就算是自动部署完成了。
陈浩看着手机里的地图,代表基站位置的红点一个个变绿,和记录的数字都能对的上。这些基站全都正常工作,山本代工出品质量果然过硬。
不过它们回传的照片,令人意外的出奇一致,都是一片乌漆嘛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