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粥,汤汁柔滑却不散碎,如今不仅在宫中广泛耕种,在京郊万泉河畔也开垦了千亩稻田,他早已预备将此稻种往江南也推广过去,让天下人都能吃上这样好的“御稻”。
如今仙迹提出的杂交水稻,也为他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康熙自己种过稻子,他甚至知道稻米是雌雄同花、自花授粉的,可林姑娘说要人工授粉、三系杂交……稻米要如何才能人工授粉,三系又是哪三系?
他不禁陷入了深深思索之中。
贞观元年,李世民也跟左右众臣叹息道:“老百姓就像那水,既能让船安稳航行,也能掀起惊涛骇浪将船掀翻。而你做了有利于百姓的事,百姓也会记得你。那袁老如此造福百姓,百姓也始终惦念着他,即便他走了,人们也怀念他,正是这个道理。”
民以食为天,李世民想了想,召来司农寺卿,嘱咐道:“卿可知稻可杂交?”
司农寺卿惭愧地低下头:“臣只知吴地肥沃而物候适宜,稻米一岁再熟,却不知稻米可否与他物杂交,臣愚昧。”
“哎,朕也是今日才知晓,卿不必自责。”李世民将其搀扶起来,道,“稻米杂交后产量颇高,只是难度颇大,以后司农寺便着手研究此事,路虽艰,行则必达,朕也不奢望立时能研究出来,只盼望朕有生之年能见到天下人都温饱无忧啊!”
“臣遵旨。”司农寺卿连忙郑重应下,退下后却很是疑惑:大唐主食大多以麦造面,长安的老百姓乃至达官贵人家中的主食都以饼、面为主,饭粥次之。因此长安东市中有数不胜数的“麸行”与“卖麸人”,那便是长安的粮行、粮商。稻米则大多是南人食用,且稻饭昂贵,向来是招待贵客或高门世家才能食用,圣人怎的突然想起要问稻?还要将稻杂交?
和谁杂交?如何杂交?不对,这稻米是如何耕种来着?出身世家从没有下过地的司农寺卿满脸苦恼地离去了。
北宋,建隆年间。
“官家,那街上呼啸而过的,难不成是后世的马车?”赵匡胤也正唏嘘,就听赵光义在旁神色恍惚地道,“若能得此不必畜力便可疾驰之车,何惧辽人骑兵?我们定能将燕云十六州收复!”
赵匡胤自然知晓这道理,但他不提,便是察觉到这后世铁车定然造价不菲,钢铁本就难得,且还不知后世用什么拉车,竟瞧不出端倪,还能拉这么快!
想来又是一个如杂交稻一般,他们大宋无法奢望的东西。
但重视农桑、改良农具、培育良种,总归还是能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