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州是一个没有百姓和农田商旅的军镇,专为防备北方的游牧人南下阴山劫掠而建,历史十分悠久。唐太宗时代北伐平定突厥之后,曾在丰州治下范围之内安置了一批突厥降民在此,让军镇代为管治。但这些年来,突厥降民因为不习惯这里的生活,陆陆续续的南下去了关陇营生或是回归了大漠放牧,丰州再度变成了一个除了军人一无所有的纯粹的军事基地。
所以,丰州的城池修得很大,城内至少可以驻扎二十万大军,城墙非常的高大和坚厚。薛绍骑着马跑了一整天还没有绕城走上一圈,而且差点迷路。因为城里的各处地方看起来都差不多,除了摆得像围棋格子的营房就是笔直开阔一通到底的军用过道,再不就是光秃秃的大校场,连草都很难找到一根。
这里的一切都是为了军事服务,没有半点的花俏和冗余可言。
薛绍觉得,在这种枯燥、单调又紧张的地方生活几年,就算没有被敌人杀死,也会因为寂寞和无聊而产生自杀的冲动。
真不知道,以往那些驻守丰州的大唐将士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几日后,斥侯再次回报准确消息,突厥的大军越过黄河之后,尽数撤过了阴山,退回了大漠之中。
丰州之围彻底得解,短时间内应该是不会有重大战事了。
只是稍稍喘了一口气,然后薛绍就面临了一个重大的问题——粮草快要消耗殆尽,省吃俭用也最多只能撑一个月了!
丰州这里既无百姓又无农田,所有的军需全靠后方夏州都督府的转运。以往数十年北方草原隶属于大唐的统治之下平安无事,因此丰州的驻军并不多,朝廷也不以为然。但近年来突厥反复的发动叛乱,丰州这处咽喉就不得不加派驻军。
从夏州到丰州有七百余里,多数是戈壁和荒漠道路崎岖难行,粮草因此转运非常艰难。往往运一斗粮食到丰州,路上要消耗一斗以上。丰州的军需开销从此居高不下,大唐的朝廷因此数次想要放弃丰州退守朔方。
现在,十万人要吃饭的大问题,轮到薛绍来解决了。
薛绍对朝廷几乎是不抱幻想了,否则,当初离开洛阳的时候问题就已经得到了解决。现在薛绍只剩下了唯一的法子,去夏州都督府筹集粮草。
事不宜迟,薛绍决定马上亲自回夏州。除了征集粮草,还得打理一下那里的民生政务。自己这个夏州都督除了要在丰州带兵打仗,辖下还有夏、绥、银、廷四个州。
整个大唐的关陇腹地,现在有一半要归薛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