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钢一共有一千零几百职工。
三十岁以下的男女青工,大约有三千多人。
加上老三届,算他三千五百人。
减去只有小学文化,不打算参考高考的男女青工,再减掉家里有历史污点的。
徐天在纸上写下一千五这个数字。
“厂长,一千五百人准备参加高考,这个我的保守估计。”
“倘若有几百人考上大学,这算不算咱们厂的光荣?”
“这......应该算吧。”
赵大力不确定道。
“不是应该,而是肯定算。”
徐天找来今天的报纸,读起上面废除工农兵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的精神。
工人,农民,军人,干部,下乡和回乡知青。
符合条件均可报考。
说明什么,说明知识越多越可耻成为历史。
一家万人大厂,为国家输送了几百名大学生。
既符合国家发布的恢复高考精神。
又给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知识人才。
真正该受到非议的不是海钢。
而是那些什么都不做的国有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