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以及外交事务,则全部由礼部一并兼管。
这一现状凸显了该国在人力资源上的极度匮乏。
面对大洪国的借道要求,礼部尚书何大人挺身而出,主张顺应这一请求。
他言辞恳切地表示:“此乃缓和两国关系的天赐良机,无论大洪南征胜败,我朝日后都将能与大洪平起平坐,共享尊严与荣耀!”
何大人的言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他希望借此机会提升坤宇国的国际地位。
户部与工部的官员们对何大人的观点表示赞同。
他们指出,大洪国已承诺将一部分后勤供应的繁重任务交由坤宇国来承担,这无疑为坤宇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利益。
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合作机会,可以借此增强坤宇国的国力。
坤宇国本就源自大洪,因此在座的官吏们对于大洪国的潜力心知肚明。
他们深知,大洪国千年积攒的深厚底蕴,无论是兵力还是物资,都远非坤宇国所能比拟。
即使兵力再翻几倍,大洪也无需坤宇来支援后勤。
因此,他们明白此番借道之举实则是大洪国委婉地支付一笔借路费,以换取坤宇国的支持与合作。
坤宇国新立不久,国库仍然贫瘠得连老鼠都要饿死。
这使得坤宇国在面对大洪的借道请求时,不得不更加谨慎地考虑。
刑部与吏部的官员们表示,他们支持陛下的最终决策,对于大洪的借道之事持审慎中立的态度。
他们既非全然赞同,也非完全反对,而是希望陛下能够权衡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数百万大军借道,谁又能确保他们没有其他心思?”
“即便现在是借道南征,但谁又能保证大洪不会顺道也将我朝征服?”
一名刑部官吏担忧地说道。
他的言辞中透露出对大洪国意图的深深疑虑,担心借道之举可能给坤宇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大洪屡次试探我朝边疆,与我等发生数次交战。”
“若非倚仗山深林密,胜负尚难预料。”
“一旦开山借道,岂不是又给了他们一次如先帝大破蛮族般的可乘之机?”
另一名吏部官吏也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对大洪国可能趁机侵略的担忧,认为借道之举可能给坤宇国带来无法估量的风险。
在这场激烈的朝议中,兵部官吏则坚决反对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