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关于西疆稳定工作的会议纪要》的出台,1997年2月,由包括东海在内的8省市和中央及国家有关部委选派到西疆工作的首批200多名援边干部陆续抵达西疆,大规模的对口援边工作正式开始。其后相继又有六个省市参与其中,大规模对口援边之初,政策宗旨和目的就是要调配干部援助西疆建设,实质上是“干部对口援疆”更为恰当,因此,干部援边是主流。以干部援边为主,多方位的援边政策逐步展开,截止2010年援边政策的主要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干部对口援助是对口援边政策开展之初的核心和主旨。援边干部中包含党政管理干部和技术人才(技术干部 )两类。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9年中央先后为西疆选派了六批近4000名援边干部(中组部下达计划数,不包括期间轮换的专业技术干部)。其中,14个省市选派干部2918名,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选派干部831名,规模空前。
首先,党政管理干部的援边,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政府行政人员的思维模式有一定的改变,这是政府改革的先声和基点。基于和全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西疆是发展理论中典型的后发型地区。作为后发型地区,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主要是由政府推动,并在其宏观调控下进行的,这就需要在政府中拥有大批有先进理念的党政干部,以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以作为最强有力的推手,来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西疆区域内资源优势明显,具有现代化的诸多优势,干部援边旨在改善政府的执政理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到西疆开展援边的党政干部1768名,其中,厅局级干部350名,县处级干部1256名。援边干部利用自身优势,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以真才实学发挥着传帮带作用,提升了当地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发挥了引进资金和项目、向外推介受援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其次、援边干部担任援边试点县(市)工作成效显着。有学者认为政策的制定在整个政策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只占10%而政策的实施和执行却占到90%,援边干部发挥作用的大小和职位及职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2002年中组部确定甜瓜市和藿城县为援边干部担任县市委书记试点,2005年又将这一试点工作的范围进行了扩大。援边干部担任受援地区“一把手”,这样无形中强化了援边干部的责任和使命,一批在发达省市经历过改革大潮洗礼的干部,先后担任了受援地区党政部门的重要岗位。这一政策的推行,取得了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