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简单的是施加恩惠就能做到的。
摄政王必定是用了雷霆手段,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
前年的时候,乾国贵为三公之一,武官之首的太尉,因为在朝堂上顶撞了方修,都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天牢,至今仍然没有放出。
由此可见,摄政王这个人是不怕你同他对着来的。
只是。。。。。。
乾国是乾国。
周国是周国。
摄政王在乾国根基稳固,敢这么做。
来到了周国,还敢用同样的手段吗?
他就不怕引起的变故,最后闹到无法收场的地步?
大学士们这么想着,就听见谢千道:
“老夫知道,无论老夫如何说,你们都会觉得老夫是为了自己议政理事和内阁首辅之位,不敢同摄政王理论。
老夫也不想辩解,你们这么想就这么想吧,只是老夫要告诫你们,革职一事,摄政王极为看重,一日之内,革职官吏的名单必须列出来,且不能遗漏一人,三日之内必须处置!
他们如何闹事,老夫管不到,可是你们最好安分守己!
若是你们想要掺和这趟浑水,到时候无论发生什么,都别到老夫的面前,求老夫救你们!
各位。。。。。。言尽于此,自求多福。”
谢千一脸的庄重,语重心长的道。
几位内阁大学士听了,皆是陷入沉默。
火炉仍在不断的散发着暖意。
窗外有寒风呼啸而过的声音。
殿内却是静悄悄的。
不知过了多久。
文渊阁大学士张新远缓缓开口道:“先将名单拟定出来吧。”
另外几名大学士纷纷应和。
“就依照谢阁老和张阁老说的办。”
一个时辰的时间,一份名单送到了乾清宫,方修的手里。
方修看过以后,拿起毛笔,蘸了朱红,在上面画了个钩。
很快。
名单又送回到了文渊阁。
在谢千这位吏部尚书的带领下,内阁大学士们又很快商议了革职官吏的方案。
这份方案送到方修的手上,已是两个时辰后。
天色渐暗。
方修拿着烛灯,仔细的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乱七八糟的伎俩,便又批了红。
方案送回文渊阁。
谢千伸手接过,看